花梨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品味黄花梨椅凳类家具中的椅 [复制链接]

1#

之前几次我们说了桌案类家具和床类家具,之所以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类型的家具,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家记得各种类型家具中主要品种的形制,因为对于*花梨、紫檀等家具,形制对价值的影响是很大的,形制不对,就算木材的材质再好也不值钱。

明晚期*花梨六方形南官帽椅

我们闲话少叙,椅凳类家具毋庸置疑就是指是专用的坐具,这类家具的产生和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从学会直立行走到使用工具再到享受文明的漫长过程。椅凳类家具种类繁多,大体包括椅、杌凳、长凳、坐墩、宝座等。椅凳类家具的进化规律是由矮到高,由简到繁。

这次,我们先来说说椅凳类家具中的椅。椅是一种带有围栏可供依凭的坐具,最早是在汉灵帝时期出现的,或者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由胡床进化而来。椅大概包含宝座、交椅、灯挂椅、官帽椅、圈椅、靠背椅、玫瑰椅、太师椅等。

宝座

宝座最初就是皇帝专用的座椅,装饰豪华,制作工艺多以木质涂以金漆。后来,宝座逐渐走进贵族豪门,出现了硬木制作的精品,通常所见的有三屏式、五屏式与圈椅式,饰以龙凤纹样。宝座大都单独陈设,很少配对。一般在前面放置踏脚,后面摆置落地大屏风,以示庄重。椅子上还要放置坐褥与靠垫。我们民间所用的禅椅、半床以及贵妃榻就是从宝座衍生而来的。

清代*花梨圆后背交椅

交椅

交椅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最先使用的,后来传入了中原,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所以被称为“交椅”。因便于折叠,外出携带方便,所以备受上层达官贵人的宠爱,他们外出巡游、狩猎时都会带上交椅。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带,可以折叠,上面安装一个栲栳圈儿。交椅作为可以折叠的椅凳,其基本结构早在宋代就已经定型。

明代*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官帽椅

官帽椅就是扶手椅,是椅类中的珍品,因其搭脑与古代官员的帽子的展翅相似而得名。官帽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可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南官帽椅,是一种搭脑和扶手不出头,而与前后腿立柱上端弯转榫接的是软圆角。四出头官帽椅在南方使用较广,所谓“四出头”,即椅背搭脑的两头与扶手前拐角处均出头。制作时大多用圆材,给人以圆润、浑厚、优美的感觉。

明代*花梨券口靠背玫瑰椅

玫瑰椅

玫瑰椅,在我国江南一带被称为“文椅”。出现的时间较早,到了明代时就已经非常普遍了。玫瑰椅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采用圆形直材,比其他椅子的样式新颖别致,其最主要特点是椅背低于其他各式椅子。玫瑰椅一般配合桌案陈设在文人的书房里。

清早期*花梨圈椅

圈椅

圈椅也叫罗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化而来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座时,肘部、臂部可以一起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的喜爱。它与交椅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采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做面。圈椅背板都做成“S”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的。大多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但都很浮浅。

太师椅

太师椅

太师椅起源于南宋。明清时,制作上常以大狮与小狮为图样,寓意太师、少师,所以被称为太师椅。太师椅原为官家专用,以乾隆时期的作品最为精美,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造,更好一些的还配有镶瓷、镶石、镶珐琅等工艺。太师椅的椅背基本上都是屏风式,有扶手。清中期以后,太师椅才走进寻常百姓家,摆设在厅堂里,与八仙桌、茶几配套使用。

靠背椅

靠背椅就是指光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分为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一统碑式的椅背搭头与南官帽椅相同。灯挂式椅的靠背与四出头式相同,因其横梁长出两侧立柱,又微向上翘,犹如挑灯的灯杆而得名。相较于官帽椅而言,靠背椅椅型略小,具有轻巧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

#明清家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