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824207707712791&wfr=spider&for=pc华盖木
——
起源于1.4亿年前
是木兰科中最古老的单属种植物之一
由于其对生长环境的
土质、湿度、温度要求严格
分布范围狭窄
且数量稀少
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如今,在开远市冷水沟片区石头坡的小山坳里,多棵八九米高,胸径20厘米的华盖木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快速生长,这种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的树木,在开远成功安家。
“刚种下去的时候只有30厘米高,如今小树长成,已不需要过多管护了。”拓荒人熊学亮说。
除了濒危树种华盖木,石头坡1多亩的土地上还种植着海南*花梨、金丝楠木、红椿等40多个树种、20多万株树木。
多年前,石头坡曾是一个大型采石场,因常年开采导致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种树前)
(种树后)
年,红河州华信城市绿化苗木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学亮来到这里,根据石漠化坡地特点,在石头缝隙间人工种植树苗。
(左一为张信宝)
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地学科学家、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信宝,曾多次带领学生到石头坡开展实地教学。他说:“熊博士根据石漠化土地水土地下漏失的特点,采取尽量不扰动土壤的造林方法取得了成功。他的造林方法非常科学,在石漠化地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右一为陈利顶)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利顶也曾到石头坡考察,对熊学亮成功治理石漠化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海南*花梨枝繁叶茂、金丝楠木挺拔厚实、红椿树美叶娇;灌木丛恣意生长,绿得发亮;地下随处可见不经意间长出的野生菌;小小的野花装点着浓密树荫下的阴凉角落。
(李海清摄)
春季,石头坡变身花的海洋,樱花、蓝花楹竞相绽放;夏季,连片的密叶将大地遮挡得严严实实;秋冬季,*叶从树梢哗哗落下,地面仿佛披上一块金色的地毯。当初青石裸露、山荒地枯的石头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彩色林海”。
随着石头坡生态环境的恢复,斑鸠、红头鸪、小蜂鸟、鹧鸪等鸟类停歇在树梢上,快乐地鸣叫着;眼镜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在灌木丛里潜行。
石头坡附近的小区住户陈建登感慨地说:“年,我刚搬到这里时,石头坡和周边空气干燥、植被稀少、灰尘很大,每到雨季,红色的泥水从山上流淌到城里,出行非常不方便。现在这里空气清新,变得凉快多了。”
熊学亮介绍,在日常维护中,他们从不使用草甘膦、百草枯等各类化学除草剂,改用割灌(草)机进行抚育,促进土壤肥力和植被以及林间昆虫、微生物种群恢复繁衍。通过几年的科学造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初步形成乔、灌、草多层次多结构的植被群落,构建起多元立体生态空间。
从荒山石坡到绿荫掩映,石头坡到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年6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为云南开远石头坡碳中和颁发“生态文明驿站”奖牌,这是云南省首次获此殊荣。
记者手记:
到石头坡采访已经不是第一次,可每次当无人机从高空向下俯拍时,我们依然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大片青翠的树林沿着城市的边缘伸展开来,昔日的开远城郊生态“缺口”成为了城市的绿色屏障。
无论是上山路上被汽车轰鸣声惊起的斑鸠,水池旁一闪而过的蜥蜴,还是灌木丛里破土而出的各类野生菌,都在提醒着我们:过去连庄稼都长不好的石头坡,通过生态修复,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区。
恢复生态需要因地制宜,选择何种方法或模式,让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需要实践来验证。熊学亮根据石头坡的实际地理、气候情况,采用特殊的种植方法和树木品种来恢复当地生态,做到涵水固土、治荒养绿,也为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