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传统绘画在明清家具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1#
引言

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成及发展都受到了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注入各个朝代的审美意象,使其承载了历代文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以中国传统绘画与明清家具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中国传统绘画在明清家具中的实践性,有助于为现代家具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对促进传统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传统绘画与家具的关联性

家具风格的形成及发展都受到了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其外化呈现了传统道德哲学思想和审美需求。

家具体现并反映出了民族传统和生活风俗习惯,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时代特征。中国传统家具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绘画联系紧密。

在诸多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以精湛的画工描绘了大量的历代传统家具,这对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演变与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至宋代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已臻于完善,绘画理论与创作达到高峰。

由于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中国绘画形成了系统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在造型语言、色彩、章法等方面的特殊形式,这些形式也对家具的内在本体设计形式产生了影响。

中国传统家具体现了灿烂的家具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今留存下来的古代家具以明清居多,明代之前家具其多用木材,所以易腐蚀、保存难。

这就使得研究明代以前的家具缺少具体的家具实物,不得不借助其他材料来研究古代家具,中国传统绘画无疑是最好的研究资料之一。

因为它不仅仅具有美学价值,同样也记载着古代家具的结构、样式、装饰、功能等诸多信息,至今仍清晰可见,同样也得益于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

物件的创造离不开文人与工匠,是二者结合的产物。但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等级的划分有士农工商,工匠的社会地位低下,与文人画家相比,二者身份地位更是天差地别。

明代后期,文人逐渐广泛参与到家具造型的构思设计与制作中,把自己独到的审美趣味和个人生活习惯逐渐融入家具之中,使其承载了历代文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因此工匠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上必然会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绘画在明清家具中的实践性

自汉唐以来,明代是我国家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期。从明代嘉靖到清代雍正时期,不论是从家具制作的数量上来说还是从家具的艺术价值上来说,都堪称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清家具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可分为坐具类、卧具类、承具类、庋具类、架具类、屏具类。早期古代生活中,席的前身是人们用来在地上隔潮的植物枝叶或动物皮毛等物,继而演变为可坐可卧的编织草席、竹席等用具。

卧具的使用最早可追溯于石器时代,西安半坡遗址中出现的土台就是床的雏形,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绘木床,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卧具实例。

罗汉床为框架结构,通体黑漆髹饰,背面与侧面的围子上均用绘画装饰,架子床的围子上也用绘画装饰。绘画的题材依稀可见,为山水画,强化了山水主题,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整体框架用木材雕刻而成,用嵌面的手法将榻面嵌入结构之中,并赋以华丽的装饰。

初见其奇丑怪陋,细观自然秀丽,气韵生动,兼具“瘦、皱、漏、透”的文化美学特征,蕴含无尽的意境与神韵。

承具,是指承托身体以及物品的家具,按照其使用功能分可分为凭靠类承具和置物类承具。中国画的精髓在于以形传神,将客体的形神传达给欣赏者。

宋佚名的《十八学士图》中,桌面嵌有大理石,以桌面为画框,石为底,自然为笔,鬼斧神工地创造出义理深远的精美图像,意趣无穷,天真自然。

家具的视觉感受如同观赏一幅水墨画,它所表达的意象与意境引发人无限思绪,甚至超越了山水画作给人的观感。

庋具,即以收纳物品为主要功能的家具,主要包括柜、箱、盒、橱等。明代黄花梨木立柜,柜门是保留了木材自然纹理的整块木板,两扇门板如同两幅山水画一般挂于门框之上。

屏,即屏风,可分为座屏、折屏、插屏、挂屏等。早在周朝就已存在并使用,后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家具。屏风的种类丰富多彩,制作更加华丽。

在装饰材料上,除了直接利用绢、纸绘画外,有的还以象牙、螺钿、竹、玉石、贝壳等材料镶嵌成各种画面,虽然材料各异,但其画面表现的题材、意境多仿自中国传统绘画。

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木边嵌牙山水图挂屏,运用了传统绘画的构图手法,留白与物象虚实互补,力求生动简洁地描绘自然意象,如石头的表现手法和鸟的动态。

明清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从家具选材来看,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灵感,注重材料的纹理与特性,并用文人的审美与感知进行创造。

从家具上的装饰来看,其多仿自中国传统绘画,并运用了传统绘画的构图手法。

三、明清古典家具的鉴赏方法

(一)造型鉴赏

造型对家具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以椅子来说,明式家具中的圈椅,有的扶手不出头,有的不设联帮棍。

与各种椅子一样,都有共同的时代因素,直至清代中晚期仍有生产,而且形制很少变化,大都形体较大,宽敞气派,是名副其实的我国民族传统扶手椅的杰出典范。

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以上十六品与八病对家具造型特点的描述十分精练。

(二)结构鉴赏

由于明清时期的家具在结构上呈现了比较鲜明的特征,因此,在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深入考究家具的结构,也是一种有效的鉴别方法。

以明代家具中的椅子结构为例,当时比较流行的官帽椅形式,其结构十分简约,椅子的靠背立面十分光洁,没有纹饰衬托,体现的是一种舒畅、简单、淡雅的气质。

这种椅子结构在清代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靠背的立面使用的多数为雕花板,而不像明代的没有纹饰图案的素板。明代的桌子,为了保证稳定性,在家具的腿与腿之间使用枨子进行连接。掌握基本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提高鉴赏的可靠性。

(三)款识鉴赏

相较于结构、造型等鉴赏方式,款识鉴赏使用比较少。不过一般具备款识的家具,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掌握一定的款识鉴赏知识十分有必要。

明清家具中的款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纪年款、购置款、题识等。纪年款一般是为了记录家具制作的时间,这类款识大多是工匠在完成家具制作后,在家具上刻下的制作时间。明代这种家具数量较少。

总的来说,明清时代古典家具中带款识的比较少,现代发现的一些有款识的家具,其中不少都是后刻或者伪造的,需要进行深入的考究和多方查证。

植物题材在明清时期多用来寓意人的品格,像代表富贵的牡丹、代表长寿的菊花和寓意气节的竹子等。

明清家具的植物纹样主要是卷草纹、灵芝纹、莲花及梅兰竹菊等纹样。植物纹样运用广泛,在案桌挡板上常见花草浮雕纹,这些纹饰构图独立完整,以矩形画面为主。

如清早期黄花梨花鸟纹五屏风式镜台,该家具上的植物纹样式样丰富,综合运用花鸟雕纹,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家具装饰中使用植物纹饰图案,在提高家具整体美观形象和丰富装饰的同时,还增加了家具的支撑作用。通过装饰花纹图案的结构部件连接,能使得家具看上去更具艺术价值。

结语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室内陈设、家具形态等价值,其所记载的家具正是我们研究家具演变最好的图像资料。

同时中国传统家具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广泛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章法、色彩、题材等诸多内容,并在家具的结构、装饰、选材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把自然万物意象融入家具之中,在家具中直接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

参考文献

《家具史》

《南方文物》

《唐代家具研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