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一副白手套就能看出谁是珠宝古董界的 [复制链接]

1#

“白手套”这东西最早就是做礼仪用的,因为白色是干净色,沾了一点脏东西都能看出来,所以纯白的手套显得庄重圣洁,比如升国旗啊或者礼宾这些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还多了几种用处——“文玩”和“打假”。

先说这个文玩,经常玩文玩的朋友们都懂,很多东西都要戴手套盘来“打底”,最开始的就是盘木头串,小叶紫檀、金丝楠、黄花梨等等都离不开白手套,要靠手套“打”出玻璃底,后期包浆才漂亮。

直到后来几乎所有东西都要先用手套“撸”一遍。其中代表性强的就是星月、凤眼、松石了。

星月这东西不用手套挂瓷后期盘出来是非常不好看的,发乌闷,几乎就是戴手套盘两天用手盘两天,手套挂瓷、人体的汗液和油脂包浆变色,说白了就是油脂沁进去之后再用手套抛光锁住油脂的作用,这样包浆又好又瓷实。

凤眼也是,其实菩提子里最娇贵的就是它,盘不好就又乌又脏,尴尬期也非常长,用手套的作用就是尽量缩短尴尬期,先用手套将凤眼底子打好,再用净手盘,如果凤眼后期盘“脏”了,也可以戴上手套盘一阵子,缝隙就相对清理干净了,也是个手套跟手分不开的物件。

再者就是瓷度不高的松石,必须先用手套进行深度“抛光”,不然油脂或者汗液沁进去因为密度不均匀十分难看。

好了说完了白手套文玩的作用,咱们来看看这一副白手套是怎么揭穿“假专家”的。

正常我们再现实生活中常看见一些鉴宝的老专家,穿着唐装,带着手套正襟危坐的给人的“宝物”做鉴定,然后煞有其事的给人进行“点评”。这里就告诉他家一个人是不是专家就看这个手套的细节,首先为什么戴手套?第一是重视,第二是怕将宝贝“打”了,所以才戴,这是官方的解释。

其实带过手套的人都知道,戴上了手套反而不好拿东西了,手套不像人手是有纹理的,它偏滑,要是带着手套拿一个大磁盘子,整不好就滑到地上摔坏了!那不是适得其反吗?

并且鉴宝跟中医一样,望、闻、问、切一步不可少,第一是眼睛看,结合经验看各方面是否符合文物的标准,听闻有关这件东西的文献,也可用鼻子闻有没有做旧的痕迹,比如是否过酸等,问藏主关于这件东西的来历,做分析,更直观的用手去感知这东西的真实性,比如和田玉和鹅卵石,和田玉的密度大,所以同体积就要比别的东西要“沉”,又或者是宣德的瓷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去摸盘底,特别光滑,没有气孔,这是鉴别当时真假的标准之一,摸起来像小孩屁股一样光滑,如果你戴上手套呢?还有什么能感觉出来?

所以说鉴定需要用你全部的知识加上自身的感触去结合事物进行综合判定,但凡为了美观而掩盖住自己视觉、触觉的鉴定者一律都是伪专家!真正的鉴定不仅仅是形式上面的东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