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http://m.39.net/pf/a_4467033.html研习君按
今天「学海遗珍」专栏刊载的是著名古建筑学家杨乃济先生的文章《“大雅大俗”的巨著——明式家具研究》,文章原载《读书》杂志年第九期。“大雅大俗”的巨著
文/杨乃济
期待已久的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终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面对着先睹为快这一大叠校稿清样,我为他高兴,因为我深知这部书写作过程中的艰辛,和从完稿到出版之间所遭遇的种种周折。
在前已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中,世襄先生曾给我署了“校图”之名,并在所附的收藏者一览表中,把我列为图版30的那件*花梨小交杌的收藏者。
清*花梨小交杌
面支平47.5*39.5cm,高43cm
杨乃济藏见《明式家具珍赏》版图30
而在这一部书中,又把我的名字列为因支援而受到感谢的首位。这越发使我感到一种“其实难副”的内疚,有必要把某些事实经过在这里表一表,以求坦然了。
我与世襄先生早有通家之好,论世交、论学业,他都是我的前辈。但我们之间的相识却全与这些家缘无关,而是由于彼此都感兴趣的明式家具,世交则是在相识后才叙起来的。
不过要说清这段将近三十年的往事,还得从先生的芳嘉园寓所说起。
王世襄和郁风在芳嘉园留影
芳嘉园是北京东城朝阳门内的一条胡同,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点名气,原因是慈禧的弟弟、光绪的老丈人桂祥公爵住在这里,光绪大婚时,隆裕皇后就是从芳嘉园桂公府上轿抬进清宫的。
现在这个府依然存在,但成了大杂院,与当年面目全非了。
在这个桂公府的西侧便是世襄先生的寓所。几经变革,六十年代初,先生只剩下中间的一个院子。
西房住的是美术界老前辈张光宇教授,东房住的是美术界另两位名家*苗子、郁风夫妇,世襄先生住在北屋。
启功和*苗子、郁风夫妇
因此芳嘉园这个小院落是一个真正的艺术之家,一所艺术大学,一个艺术博物馆。我则颇满足于曾经是这一个院落中的常客,这所大学的一个学生,这个博物馆的一员基本观众。
大约在年末,当时我正着手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一项专题,为此去美术家协会拜访了郁风先生,经她介绍才认识了闻名已久、相见恨晚的世襄先生。
记得初次登门,首先为陈设着的家具的精美而惊喜,继而被主人对家具癖爱的执着,为搜集它不辞艰辛,即使到了*河还不死心的那种精神所感动。
上海博物馆内王世襄先生旧藏家具
由于当时我已有了一段出入鲁班馆的经历,所以双方很快就以鲁班馆的语言交谈了起来,渐至满口“搭脑”、“托泥”、“矮老”地谈得入了港。
从那以后,我成了芳嘉园的常客,并曾测绘、拍摄过一些藏品(后来大部用于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的插图),但更多地是向先生请教。
请教之余也向先生通报自己的见闻,如收入本书图版的几件天津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就是我去津查访后报告给先生的。
杨乃济先生
大约是到年间,曾有几个月的时间为先生绘制了一些线图,但这些图毁于十年浩劫中,未能用于本书。不过通过这件事我们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因此当“文革”前夕我被放逐广西时,先生和袁荃猷夫人,苗子、郁风先生夫人共治酒肴为我饯行。
就在那个晚上,先生把他随地可坐又便于携带的*花梨小交杌赠我留念。
我原不愿把先生的藏品拆散,但当行将放逐,在一种“寂寞残*倍黯然”的心情下,我也颇难拒舍这个睹物如见人的念物了。
有幸的是这念物和先生的其它藏品终于闯过了劫难,我也几经奋斗返回了北京,因此当先生编著《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为小交杌拍照时,我坚持完璧归赵,使它回到先生那里。
《明式家具珍赏》
因为大家既都已回京,便失去了睹物见人的原有意义,把完整的藏品拆散,更是我所不愿的。
但先生还是把这件藏品署在我的名下,结果书出之后却招致一些人来探讯我的收藏。这“其实难副”的苦衷一直有如骨鲠在喉,到今天方得一吐为快。
以往的研究者曾有人热衷于把现代家具设计的一些科学原则,以至人体工程学的种种原理都*袍加身到明式家具上。
但先生对此则有所不取,故本书只字未谈。我以为先生之有所不取,正在于他对明清人的生活、对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都有极深刻的了解。
试就一把椅子而言,当时人正襟危坐,与今人的坐态是完全不同的,因而扶手偏高,座面无须倾角。而当时人的服装和礼俗也要求偏大的座宽与座深,因而明式椅子的这些尺度是根本无需和现代家具相比较,以证明其科学性的。
明人画像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我以为先生之不言明式家具的功能科学,符合人体工程学等等,正是先生见解高明之处。
以往的研究者谈论明式家具造型时,总是归纳成几句空泛的赞誉,如轮廓的优美,造型的凝练,线条的利落,比例的适度,权衡的匀称,雕饰的朴质等等。
这种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的形容,实则包容着高度的不精确和极度的难以捉摸。
先生治学严肃认真,自然不肯随声应和,而是以他那深入求实的学风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将古人评诠诗画的“品”与“病”这两把尺子移用于明式家具,写出了《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一文,得到极富开拓性的突破。
本来一切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将大雅大俗融于一炉的。“雅”与“俗”一般是两极对立的,但这对立的两极又如太极图那样相互拥抱着的。
你俗到了家,野调无腔,反得登入大雅之堂;你雅到了家,斯文绝顶,反而得以走出象牙之塔,成了人人都能心领神会的通俗作品。
以此言明式家具,首先家具制作出自工匠之手是一俗,椅凳坐在臀下,床榻用于坐卧,箱柜用于存贮以至藏污纳垢,真是俗得不能再俗了。
然而那线条柔和的“搭脑”,随势翼然而起的“翘头”,圆转而又富有弹性的壶门式“券口牙子”,犀利笔挺的“剑脊棱”,又无不充满着雅的神韵。
再言总体造型,那雅韵更是无所不在,一气贯通地流动着……,我们不得不承认明式家具是融大雅大俗于一炉的极好范例。
正因如此,研究明式家具首先要具备一个大雅大俗的胸怀,甚至于研究者自己也得是个集大雅大俗于一身的人。
不用我多说,世襄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大雅大俗、亦古亦今、又南又北、也土也洋的全然通达彻悟之士。
王世襄在芳嘉园小院
他可以扎上腰带,棉袄里揣着蝈蝈葫芦进茶馆;在旷野荒郊,两耳生风,鼻端出火地跟着*鹰撵兔子;深更半夜,牵狗持钩在坟圈子里蹲獾;亲入厨下,系上围裙,端起炒勺做出整桌的精美筵席。
一句话,他是一个雅到了家而又俗透了顶的真正“妙人”。
他能骑辆破车近逛晓市,远访郊区城镇去搜寻家具;他能经常出入鲁班馆,向匠师们执弟子礼,相处得亲密无间;他能通览古今中外一切有关家具的著作;他能如数家珍地讲述美国几家大博物馆的家具收藏。
因此在家具研究上能不落窠臼地建立他自己的理论体系,既不泥古,又不师洋,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写出这部大雅大俗的煌煌巨著来。
(文章有删节)
作者名片
杨乃济先生年生于北京,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师从梁思成先生,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主持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大观园”“荣国府”的古建设计工作,为顾问团成员之一。著有《中国古代建筑史》、《圆明园》、《旅游与生活文化》等。
学海遗珍往期/PastEvents
直接点击文字查看文章
▽
王世襄·家具名词束腰和托腮小释
杨耀·明式家具艺术
陈增弼·明式*花梨家具之美
朱家溍·漫谈椅凳及其陈设格式
海岩·红木家具用材杂谈
周默·木器家具造假的几种常用方法
周默·艾克先生与《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胡德生·明清家具的时代特征
鲁宁·明式家具在清代王府中的使用
王世襄·谈几种明代家具的形成
陈增弼·明式家具的功能与造型
杨家驹·选购红木家具三部曲
胡文彦·明式家具的装饰
张志扬·傲里拔尊的花黎木
朱传移·王世襄先生出书记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