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木中佛至为精美的木雕造像 [复制链接]

1#
苏孜阿普片 http://pf.39.net/bdfyy/bdfyc/140210/4335705.html

五代~辽彩绘木雕佛像

高.9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木雕佛像,或长期受人供奉、久历烟火薰蒸,或长期收藏存放,或经自然侵蚀、氧化风化等作用,表面色彩失去光泽,水份几乎蒸发殆尽,木质变轻、古朴沧桑;或拥有特殊木纹,或散发淡淡清香,或带有烟火、发霉、发朽气味,或经岁月洗礼而老化虫蛀……,具单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保存上比较困难。故木雕佛像的存世量并不多,流传千年的木雕佛像更是珍贵难得。

明彩绘木雕狮吼观音菩萨

高宽73.7深33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古佛雕斑剥皮壳下的原生木质,凝结着生命张力与自然精华,吐纳着一股呼吸的气息。木雕佛像,刻划出生命的历史轨迹,散发着鲜活的艺术活力,宣扬着宗教的信仰精神,蕴含着深刻的教理内涵,传递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色彩与审美意识。

金木雕释迦摩尼像

高64.1宽47深40.6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木雕佛像是随着佛教兴起和中国木雕雕刻有机结合发展起来的,木雕佛像成为古代精美的艺术品和古代文化传承。木雕到商周,已出现施漆、镶嵌、雕花等装饰技术,到战国时期,盛行漆绘木雕枝术,存世有出土女俑可窥見当时水平。

至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此时又诞生施彩木雕新沄。标志着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木雕技术与工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和其他雕刻工艺一样,不可疲免地应用到佛教传播领域。

明木雕骑孔雀阿弥陀佛

十五世纪,高55.2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南北朝重要的特点是佛教艺术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交流传入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木雕工艺的发展,据史载,南、北朝时就有檀木佛像,南朝著名雕刻家戴逵在会稽以整棵树雕成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这应是木雕佛像的先例。

梁武帝大爱敬寺有檀木(佛)像一丈八尺,陈武帝的先皇寺有与真人高度相等的檀木佛像十二躯(《魏书·群老志》)。檀木是名贵木材之一,整段材料难得,尤其大件佛像。所以在雕刻过程中,事先设计好几部分,如头、躯干、手足比例大小,分段雕刻,刻成拼接成整体,再行整体修正,再施以彩饰。由此形成木雕佛像的特点。

北宋木雕协侍菩萨

高.6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最突出的是天监年间(-年)梁武帝大兴佛寺,特别在江南一带耗费巨资,广建寺院,促进了建筑装饰木雕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变,佛教雕刻方面有拼木雕刻、独木雕刻,规模极大,已注重精雕细刻。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中的一尊木雕观音,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木雕像,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吨、有42只手印、45只慧眼。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趋于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迈年来,一直被称为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

木雕佛像,今天能看到唐宋木雕的风采。除了海内外博物馆藏(展)品外,还有保存得较好的-些古廟,如云南剑川县白族木雕关岳庙,十分精美,自成风格。北宋真宗时有严姓雕刻家,用檀香木雕刻佛龛,及五百罗汉,受到真宗褒奖。唐代木雕佛像体量硕大,如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唐代迦叶菩萨头像,刻划得大气磅礴,慈祥宽厚,高鼻深目,宽额长眉,是唐代木雕珍品。入唐后的佛像雕刻,除了艺术风格大有变异外,材质的选用亦愈益丰富,大型木雕佛像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木雕技术与工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唐宋,木雕已是发展水平很高的时期。木雕工艺与建筑紧密结合,不仅出现在殿堂楼阁,庙宇民居,而且还走向日常用品。工艺技术十分完善。

清康熙宫廷木雕髹金漆准提观音

佛高78cm

菩萨曲线流畅,宽肩平腰,身形壮硕稳重。木胎扎实,通体漆金,充满宗教信息,为清代康熙时期宫廷木雕造像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隋唐时代,*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国力上升,是文化和艺术的鼎盛*金时代。当权者大肆修建宫殿和寺庙,在题材上扩大了佛教艺术的内容在宗教题材中,更渗透了现实的气息,艺术上趋向真实感,唐代佛教木雕中,力士形象塑造精湛洗炼,表现的刚柔相济,肌肉夸张得体。与这时的建筑装饰木雕华丽浑雄,雍容典雅交相辉映,显示了盛唐时期繁荣昌盛景象。

唐宋两代,木雕佛像已是发展水平很高的时期。木雕工艺与建筑紧密结合,不仅出现在殿堂楼阁,庙宇民居,而且还走向日常用品,工艺技术十分完善。

明16-17世纪彩绘木俑

宋代的佛像雕刻,虽然在总量和规模上略逊于唐代,但木雕佛像不失其辉煌,饱满瑰丽的作风和洗练圆熟的手法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更有新的转变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直接反映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物原型,富有深刻的心理和个性特征。此时的菩萨像造型,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贵妇形象,雍容大度,装束华贵。

木雕技艺炉火纯青是在明清,这是一个辉煌的年代

木雕工艺使用领域大为拓展,材质范围也不断扩大.郑和下西洋以后,海外红朩传入中土,逐惭广为使用。建筑装饰,家俱装饰,文房用具,而佛教造像,也在此时更加不断兴盛起来。至近現代,雕刻佛像应用的木料材质,至少有*杨、龙眼、*花梨、鸡刺、紫檀、沉香、檀香、果核(橄榄)等。早在明代,福建莆田地区工艺擅长圆雕佛像。宋末泉州港、枫亭港输入菲律宾的紫檀、鸡翅木等成为兴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红木木雕渐盛。早在宋末的泉州港、枫亭港输入菲律宾的紫檀、鸡翅木等成为兴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红木木雕渐盛。

在明清,全国木雕工艺分布地域广阔,如浙江东阳、福建莆田、福州,木雕工艺使用材质范围也不断扩大,郑和下西洋以后,海外红朩传入中土,逐惭广为使用。至少还出现有白木雕、红木雕、龙眼木雕、*杨木雕、金漆雕等诸多木雕门类,在雕工技艺上也出现分宗立派。直至近現代,雕刻佛像应用的木料材质,至少还有*杨、龙眼、*花梨、鸡刺、紫檀、沉香、檀香、果核(橄榄)等。

宋~元彩绘木雕观音坐像

安思远旧藏

其中以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的*杨木雕、福建的龙眼木雕、广东潮州的金漆木雕最为著名,被称之为“中国的四大名雕”。

此外尚有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宁波朱金朩雕等,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树帜各地;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十分精湛,造型日臻完美,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从几个主要地区看,在明代,福建莆田地区工艺就擅长圆雕佛像。现存于莆田市秀屿嵩山陈靖姑祖庙的一尊陈靖姑像,背面镌刻“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年)字样;莆田市博物馆收藏的南宋妈祖神像工艺亦甚精细。明代妈祖像、匾额、围屏、祭器等木雕工艺品至今仍在莆田、台湾和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保存;中国古代精美的木雕佛像,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博物馆和藏家的珍视。近20年来,国际拍卖市场也非常看好古代木雕佛像,如年11月29日,佳士得在纽约一次中国瓷器玉器、木雕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座宋代木雕观音像,以44万美元拍出。该观音侼高.9厘米,面相祥和,雕工精细,保存完好。年9月20日,同一家拍卖公司在纽约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上,一尊栩栩如生的面容庄严、慈祥,造型与神态都十分生动传神,雕刻衣纹流畅、逼真的金代木雕观音立像,以74.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万元)拍出,近年,国家博物馆也化重金,从国外拍购世所罕见的宋木雕菩萨。

木雕佛像的价值,主要根据佛像朩质,佛像的年代,更重要的是木雕工艺的水准高低。其他,还有佛像体量大小、完残程度和存世量多寡因素等。

宋彩绘木雕观音坐像

辽~金彩绘木雕南海观音像

95×65英寸

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

木胎彩绘轮王坐观世音菩萨像

明晚期木胎观音大士像

清康熙漆金木绿度母坐像

藏传佛教中的绿度母据传为观音菩萨的眼泪所变成。其为所有度母的主尊,乃是观世音菩萨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的神变相之一。在藏传佛教绘画和彩塑中因身呈绿色,故称绿度母。

明木漆金阿难尊者

高cm

明木漆金释迦牟尼

高55.4cm

北宋庆历八年木雕罗汉像

回复文字阅读历史文章,如回复:北齐01可阅读文章:北齐的佛像(珍藏版),也可“查看历史消息”查阅。

近期点击量较高文章:

北齐01

北齐02

金01

唐01

唐02

唐03

唐04

唐05

北周01

北周02

北朝01

辽01

隋01

隋02

北魏01

北魏02

北魏03

北魏04

北魏05

北魏06

西魏01

宋01

宋02

相01

相02

相03

相04

力士01

天王01

韦陀01

藏01

藏02

藏03

藏04

道01

千手01

千手02

释01

日本01

柬埔寨01

柬埔寨02

柬埔寨03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