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文化的传承明清家具 [复制链接]

1#
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为了彰显明清家具的文化传承,年6月9日发行了一套《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此套邮票共发行4枚,邮票面值均为1.20元,同时发行的也有小本票。根据邮票发行公告,此套邮票展现的明清家具分别为“明·*花梨夹头榫平头画案”、“清·*花梨透雕螭纹方桌”、“明·*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明·铁梨象纹翘头案”。

明清家具—承具邮票

此展现的家具均是从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的藏品中选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家具承具样式。邮票设计古朴简约,体现了明清家具的历史感和艺术感。邮票图案以带有历史感的古旧*色为底,主图展现此四种家具影像,邮票两侧配以“明清家具承具”和体现的家具具体名称文字。古朴简约的设计样式能更好的传达邮票所表现的明清家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能更大程度的发挥邮票本身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体现“国家名片”的传播价值。 

明清家具—承具小本票

小本票中则配以书法家杜大恺的书法和明代仇十洲的画作作为插图。插图展现的为明清时期人们使用承具的生活场景,体现承具之功用。而“古拙简朴”、“气局高岸”、“简约隽永”“云卷如意”的书法题字则分别表现酒桌、四平桌、香几、条案的特点。

明清家具—承具书法插图

小本票文字介绍:承具,以工作为常态所使用的家具叫承具,一般通俗的被称作桌案。桌与案在中文中区别明显,案的出现远早于桌,那时中华民族还席地而坐,举案齐眉的案乃是后来案的雏形,古籍记载:“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依陈举食也。”。而桌在宋尚写成“卓”,取卓然高立之意,可见先人起居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转化时改变视角的重要。

明清家具—承具介绍

桌与案的功能虽有交叉,但各司其责。桌日用为常,尤其多用于膳食,故成为了量词,有一桌宴席之说。而案多与工作相关,案牍演化为案件,最终引申为今义。

桌与案外形差异清晰,四足直抵四角为桌,四足从双侧缩进一段距离为案,与其尺寸大小高矮无关。案之形虽多变,以态势论仅三式,即翘头案、平头案、卷书案。翘头案两端翘起,形态飞扬,公事多用。平头案形态平和,置于书房,读书作画最为适合。卷书案两端下卷,形态收敛,手抚琴清供物我两宜。故案虽万变,不离其宗。桌比案造型丰富。八仙桌四平八稳,明清之后多用于膳食,中国人认为吃这件事俗,故连累了桌。但也有书桌画桌之类,尤其大画桌,下部空间宽绰,腿部活动自如,明清时期深受文人喜爱。由于桌的特性,明清两朝演化出多种造型。常见的有圆桌、半圆桌、梯形桌、异型桌、炕桌,这类承具更多的是为了调节室内气氛,一圆破方,陈设功能大于实用功能,让生活多些趣味,继而提高了生活品质。承具以其承受工作的性质分清桌案,这是国人的一大发明。用形式区分桌案,进而从精神上区别开来,让一个简单的承具不仅有功能上的追求,还有精神上的追求。这在世界家具史上仅见,也正是中国人的聪慧所在。

(4-1)明.*花梨夹头榫平头画案

画案:长方形、四足不在四角而是两头缩进顶面的承具即为案。案面平直,两端无饰的便是“平头案”。其中尺寸较宽大,且主要供写字作画用的案形家具,一般被称为书案或画案。

(4-2)清.*花梨透雕螭纹方桌

清.*花梨透雕螭纹方桌

方桌:四足顶在四角位置的承具即为桌。面呈正方形的称为“方桌”。方桌的规格有大小之分,常见的有“八仙桌”、“四仙桌”等。按其基本造型也可分为无束腰桌和有束腰桌两种。

(4-3)明.*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

明.*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

香几:一种小型承具,因多用于承放香炉而得名。香几大多形制较高,一般呈圆形或方形,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多居中设置,无依无傍。面面宜人观赏,更是文人雅士所必备之器具。

(4-4)明.铁梨象纹翘头案

明.铁梨象纹翘头案

翘头案:因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而得名。大多在两侧面两腿之间设挡板,并施以精美的雕刻,且下承拖泥。翘头案主要供陈设之用,多至于寺院、祠堂和衙门,属于供案的一种形式。

四枚邮票分别表现了现藏于观复博物馆的明代*花梨平头案(一腿三牙、四平八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花梨透雕螭纹方桌、现藏于海外的明代*花梨嵌石香几(三弯腿、带托泥、木石相映)和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铁梨象纹翘头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