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十佳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5/8593631.html残暑未消,睡起秋声已至,静而无处觅,唯见残荷三两只。
静坐雅室,文房瑰宝佳器,以笔墨纸砚为友,挥洒胸中逸气;砚者,研也,研墨使濡也;其质坚如冰,可视为一方天地,以墨池为浪,或有北冥鱼。
清·卢哲卿铭、韩小亭藏长方淌池澄泥砚
尺寸:18.3×12×2.7cm
文人有砚,如美人有镜,若得一方名砚,或“肯要秦人十五城”。文人嗜砚,有东坡玩砚,以砚铭阐其抱负,有米芾抱砚而眠三日、失砚而诗空叹息。
以砚为田,余享岁月。砚之韵,清雅飘逸,于书写之功用外,又以诗书画印融之其中,造就独特文人砚之书卷气。
砚台中以端、歙、洮、澄泥砚为四大名砚,前三者皆为自然之石稍加琢磨。唯有澄泥砚,以泥为之,非陶非石,所制之砚全然以人意所导。
《文房四谱》所云:“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燥,世传云,昔人制此砚,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稀滤过,加胡桃油方埏填之,故与众瓦有异焉。”
制作澄泥砚,过程多为取泥、炼泥和泥及烧泥。古代澄泥砚产地较多,以虢州、绛州、青州为主要产地。其用泥必先仔细淘洗,后经过滤而成细腻之土,由此可得质地耐磨而不渗水的澄泥砚原料。入窑烧制时,会产生类似瓷器的窑变,而形成不同色调,以朱砂红、鳝鱼*、蟹壳青、绿豆沙、玫瑰紫等为主。
清代的《砚小史》曾评价:“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其次为绿豆沙,又次为玫瑰紫……然不若朱砂澄泥之尤妙。”可见呈色为鳝鱼*之砚亦为不可多得之品。
如此“卢哲卿铭、韩小亭藏长方淌池澄泥砚”,色呈名品鳝鱼*,形制长方,砚堂平坦下斜至砚顶下凹为砚池,沉静凝重,造型严整,雕琢有致,无过多纹饰,简约大方。除砚面外,其余三面皆刻铭文以赞其美。
砚台底端刻“温润而泽,纯粹以精。澄之有色,叩之有声。漫道是蓉溪採得,讵知夫燧火镕成。”可知其砚品质之佳。
韩登安刻唐云自用书画研红木天地盖
尺寸:14.5×12.8cm
说明:唐云旧藏,委托人得自其家属。
文人之雅气文静,浸润至方方面面,往往于细节之处更强调文气意味。正如好马需配好鞍,一方名砚亦需盒盖为其增色。
于古人而言,长年濡墨耕耘,砚盖便起到保护之用。而随着文人审美需要,相对于坚硬的砚石,木质砚盖上更易刻画多种装饰,以增添文气,更显砚台婀娜之姿。
砚盒多以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等为主要材料。盒面宽大平整,常有书画家以盖当纸,绘梅兰竹菊、或草隶篆楷等内容。
正如此“韩登安刻唐云自用书画研红木天地盖”,盖盒近似正方,以篆书在盒盖右上方刻铭“大石斋书画研”,以示砚台主人之名。
而刻制之人为善篆刻的韩登安,其刀法宗秦汉,酷嗜浙派,间仿皖派。砚盖之铭文章法平稳,无懈可击,线条以方为主,又方中有圆。整体气韵端庄,又透出内蕴的力量,给人以安雅渊静之美。
书可为益友,画便为观友,印能为砺友,而砚台则以伴为辅,留千古而存。斫木为器,澄泥为砚,置于墨林,濡笔激吟,于方寸之上,得象外之意。
▲
清·竹香铭眉纹歙砚
10.2×7.9×1cm
铭文:有扁斯石,是产于歙。大不盈掌,浸润芳浃。濡毫染翰,伴我行笈。谁为君友,玄香不律。竹香铭。
说明:原配紫檀木砚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