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马未都看中一个*花梨木床,出价80万却被主人拒绝了。他加价到万,对方完全不为所动。两年后,木床主人找到马未都要卖床,马未都说:“一口价,79万卖不?”
马未都为什么那么有钱?有人猜测他的钱来路不正,把国宝都倒腾给了洋人,这点其实不能让人赞同。
看过完整的马未都的脱口秀节目,他说过这方面的事,并明确地表示当时他只爱好古玩,根本不知道这东西将会多么值钱。他只是单纯的喜欢,叹服古人制造的精巧,爱好文化。他家底本就不错,后来妻子又支持,钱都被他拿去买古玩了。这些物件在从前并不值钱,当时收集了很多,有时候帮老先生干活,盯着人家东西欣赏,人家直接就送他了,根本不当回事。
后来他用手头资产投资倒腾古玩,凭鉴赏能力得到不菲收入,总之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不富有的。马未都是富有,但不仅仅是有钱。1。马未都虽然学历很低,但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很少有人比得上他。2。他能吃苦耐劳,阅历丰富,见识广泛,这是很大的一笔财富。3。目光远大,个性独特(青年时代,可能有些孤傲)。他不愿随大流爱创新。
一个例子,他以前喜欢摄影,但有一天到某地看到是个人,都背着架相机,他毅然丢弃这爱好。他是一个聪明人,喜欢走在时代的前面。当作家(他的青年时代,文学开始苏醒),做编辑,钻古玩,办自媒体,哪一样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所以,他精神富有,文化底蕴足,见识广,聪明肯干,他不发财,情理难容。他在这行业摸爬滚打了40多年,他的私人博物馆多数文物是“捡”的。
有一次,他和朋友去泡澡堂子,无意间看到厅中有一*花梨木床,他的眼睛就移不开了,和澡堂老板说要买,诚心出价80万,但澡堂老板微微一笑说,祖传的舍不得。可是马未都太喜欢这一张床了,于是狠狠心说:那就万!可是对方却说:老板,知道你是爽快人,可是我真舍不得。
马未都没再聊下去,只是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一天,他接到那个澡堂老板的电话,说要出手那张床。马未都不太明白地问:当年你说啥也不卖啊!澡堂老板说:最近家中有些事情,这张床就不想留了。马未都和他说:先前从前你不出,要是给您80万也不会记下这事,这么着吧!少你一万,我给你79万,您若同意马上成交。对方并没说话,点了点头同意了,马未都找车去拉床。
多年之后在档节目里,他说那张床最多也就值80万,当时出万也只是想让他知道他的实力。知道了实力,哪天有事想出手这张床肯定最先想到的人就是他。不光识别古玩有眼光,为人处事这件事上也同样有道行。
早在上世纪的90年代,他和朋友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室”,《海马歌舞厅》《编辑部的故事》这些电视剧都出自这个创作室。在收藏的道路上他也越走越远,为能捞到好宝贝,他走南闯北去很多省市,接触了很多三教九流,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行业知识。在他《背影》这部书中,他将早年间的各种收藏经历和各类人的相处经验通通讲述。马未可谓当今社会的一个名士,他言谈之间挥洒出来的那种潇洒和智慧,是装不出来的。
名士有一特点,一通百通,对什么事情都可以发表一番高见,往往会让你听了后感到佩服。比如对于商业管理他就有过高论:一个人的脑子是不够用的,不管你多聪明,你都有死角,都会有想不到的事。如果你身边真有几个好幕僚,死心塌地帮你出主意,你就会高人一等——想法高人一等,你才能够得胜。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马未都说:眼睛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他说:一个人在社会让让人尊重,一定是你经历了很多事,而不是因为你纯洁天真,经历了很多事,能堂堂地站在这,别人才会尊重你,但是你又不能把苦难写在脸上。收藏名家为什么想到出书了呢?
这件事要从他为父亲写悼文说起,那日起,凡是与他有交集的人离去,他都要为他们写一篇文。多年间从未间断,这几十篇全部收录在他书《背影》中,此书上架不足3小时就售出3万多册,加印仍有人得不到。
他的经历可谓丰富,最有名的学者,最知名的藏家,最有名的文物,他几乎都产生过交集。在任一行业找个五十岁以上的,在一领域内有建树的男人,坐在那给年轻人讲几十个小时,都会是受益匪浅的经历,这本《背影》同样不会让你失望,书友下单请点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