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明古国,佩戴饰品的传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和宗教内涵。据《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意思是说,性子迟缓的人,就随身佩戴弓弦类的饰物以自励,因为弓弦有绷紧的意思;性子急躁的人,就随身佩戴牛皮或布匹类的饰物以自警,因为牛皮有舒缓的意思。因此,性子急的西门豹才佩戴牛皮,而性子缓的董安于则佩戴弓弦。
而具体到手串的由来,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佛珠,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佛珠分三种形制,即挂珠、佩珠、持珠。大者挂于颈部胸前,谓之挂珠;中者戴在手腕或臂上,谓之佩珠;小者握于掌中,谓之持珠,亦有谓之念珠者。
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到了清代上至皇帝下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戴朝珠。朝珠就是佛教数珠的发展,清代皇帝祖先信奉佛教,梵文称满洲为“曼殊”的转音,佛教徒对清朝皇帝有“曼殊师利”大皇帝之称。
时至今日,手串已经广为普及,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从功能上看也突破了传统意义,增加了装饰、把玩、投资等多重功用,成为了受众人群极广的一类藏品。
清伽楠香木镶金粟寿字手串
手串由十八颗打磨成珠的伽楠香组成,两颗结珠与佛头为迦南香珠镶以金粟,其工作量比普通伽南串珠多数倍。迦南香之古朴与金粟之辉煌交相辉映,华美而不失质朴。木珠大小相若,形材无异,虽素面无纹,但亦散发着淡淡幽香。伽楠香,亦称奇南香,为沉香中极为珍贵的一种,有异香,为清代宫廷为喜爱。雍正、乾隆年间,广东督抚和海关官员常向宫中进贡伽楠香手串。据《宫中进单》记载,“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广东巡抚杨永斌进伽南寿珠一盘”,当指此类器物。手串原为佛家消除烦恼障和报障的佛珠,其特定手串颗数有特定佛法含义,“十八子”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极品莺歌绿奇楠20毫米12子手串
此串颜色略带*绿,而现黑色油脂线,入炉后香气绵长多变,头香、本香和尾香之香气变化后对比明显,瓜香、花香、奶香、蜜香等香气变幻莫测,质软,其韵于鼻头如棉,奇妙的体验使之成为品香的首选。而生结绿奇的外表与白奇外表相当类似,窜气也相当快而渗透力持久,只是凉澈程度不若白奇。熟结绿奇其外表有风化层,木色则透着青绿(故有青奇楠之称)。煎则清香凉甜,富有变化,嗅觉敏感的人可以闻出「五味」等层次,历历分明。绿油奇楠,即古籍所称「莺歌绿结」。此手串自备受珍视的香中顶级绿油奇楠整料裁出,珍贵难得,含有极其丰富油脂,浑朴凝厚,入水能沉,手感厚实沉甸。表面肌理油纹饱满,香味清甜带有丝丝凉味,意柔而绵长。奇楠香能通窍,有通利九窍功效,奇香无比,闻深数次,可安神缓意,犹如身临桃源乡,幸福至极。香木虽腐唯香节独在,值得世代相袭。
清奇楠木雕十八子手串、扳指(一套三件)
奇楠木雕十八子手串,珠粒匀称,大小相若,气韵凝练,质地细腻润泽,珠圆浆润,油脂凝结厚重,可见黑褐纹理,色泽淡雅。其中一件念珠佛头、结珠与坠角均雕刻“寿”字纹,雕刻处镶以金粟,金粟圆润光泽,细密精巧,光华内敛,背云呈长方形,镂雕卧鹿回首,以嵌错工艺装饰金丝,坠角则作双蝠衔寿之形,可寓“福寿双全”、“福禄万代”之意。另一件子珠置地与之相似,隔珠、佛头均为翡翠质地,玉质温和,饱满润泽,背云、坠角则以碧玺镶金装饰,迦南香之古朴与玉石之璀璨交相辉映,华美而不失质朴。究手串之用途,应源自佛教的数珠,是佛教信徒念经咒时用以记数的工具,持不同材料的数珠诵经,所获功德径相不同。在汉化佛教中,随着净土宗和密宗的兴盛,数珠开始大量流行,演变为汉化佛教七众的重要随身具,并成为念佛信佛的重要标志。清代皇帝信奉藏传佛教,不仅在紫禁城中兴建大大小小的佛堂,而且大量制作与佛堂供奉相关的器物,念珠也在宫廷造办处制作器物之列。在《红楼梦》一书中,贾贵妃元春奉旨归省荣国府时,赏赐给贾母的礼物中,便有沈香拐柱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另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孝贞显皇后像”及“琦善之女肖像”中胸前均有佩带此类念珠。扳指古称韘,乃是古代骑猎必备用具,而作为日常把玩和身份的表征在清代达到极致,其多以玉石为材,本件扳指以奇楠木制之,较为少见。扳指乃存放于盒内之套盒中,以整块质地匀细的奇楠料琢成,木纹如金丝铁线相错,色泽黑褐,纹理清晰顺美,沉静大气,油脂感极强。外壁刻四个“喜”字,并嵌以金片,内镶银鎏金胆,金片迎光耀眼,熠熠生辉。
奇楠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是很早就被视为珍贵的香木,明代士大夫喜用沉香制作佩带,王世贞《觚不觚录》称嘉靖晚期“群臣服饰不甚依分……四品皆用金镶玳瑁鹤顶银母明角伽楠沉速带。”清代皇室亦重沉香,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屡见宫廷以沉香制数珠、摆件等记录,当时广东巡府杨永斌贡清宫的物品中就有沉香、伽楠寿珠等。北京故宫有多件清宫旧藏沉香首饰,其中有与这套奇楠木雕十八子手串扳指十分相似的。这套扳指手串,寓意吉祥,制作一丝不苟,独具匠心,奇楠的古朴静雅与玉石金珠的富丽华贵相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原配锡盒之上题有款识,惜漫漫不可辨,仅隐约识得数字“家藏之宝,迦南珠串”应为当时皇室成员祝寿之嘉礼。
清乾隆沉香嵌鎏金珠扳指、手串(一套)
这套沉香嵌鎏金珠扳指、手串,系用优质沉香木打磨成形后,雕出“寿”字图样,再镶以用炸珠法制成的小金珠,沉香质地坚硬,金珠小如粟米,制作起来十分费工。扳指用整块质地匀细的沉香琢成,木纹如金丝铁线相错,沉静大气。手串做工精细,珠粒浑圆饱满,大小均匀无差,佛头塔和坠子上亦嵌金珠。坠饰雕成盘长形,为佛教八宝之一,与串珠上的“寿”字相呼应,象征福寿绵长。坠脚雕成蝙蝠捧金钱,寓意“福在眼前”。沉香又称奇南香、伽南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
很早就被视为珍贵的香木,晋嵇含《南方草木状》称:“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熟香,其干为栈香,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木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称:“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李白《杨叛儿》诗有“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之句。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沉香》释名:“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南越志》言交州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佛家亦将沉香视为佛国仙香,《华严经》载:“阿那婆达多池边出沉水香,名莲花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烧之,香气普熏阎浮提界。”
明代士大夫喜用沉香制作佩带,王世贞《觚不觚录》称嘉靖晚期“群臣服饰不甚依分……四品皆用金镶玳瑁鹤顶银母明角伽楠沉速带。”清代皇室亦重沉香,北京故宫有多件清宫旧藏沉香首饰,其中有与这套乾隆沉香嵌鎏金珠扳指手串十分相似的。这套扳指手串,寓意吉祥,制作一丝不苟,独具匠心,沉香的古朴静雅与金珠的富丽华贵相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应为当时皇室成员祝寿嘉礼。
下面就来介绍不同木质手串的盘玩方法
一、小叶紫檀
木质细腻并且含油量高的小叶紫檀,比较不易变形开裂,盘的时候不用上油。
1.白毛巾去腊或去脏,每天约二三个小时,两天即可。
2.软棉布盘搓一周,表面有红色痕迹属正常,继续盘。
3.自然放置周,珠子自然干燥被氧化,形成氧化膜,起到保护紫檀,防止继续被氧化作用。
4.开始手盘。手部须清洁干爽,约一天盘30分钟,盘一到两个星期,等到干手盘珠子有粘阻感,说明珠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包浆。
5.形成包浆后,就是包浆的硬化了,自然放置一星期。
6.重复4和5的过程,共经历3个月,这时的珠子就盘好了,你会发现珠子表面有很灵气的光泽,阳光的照射下,会有反射光。
二、海南*花梨
1.海*以花纹取胜,但海*不易用手直接“盘”,因为木头会发黑褐色而掩盖了美丽的花纹
2.建议用毛巾把珠子表面摩擦细腻,再用手盘。无需经常,隔三差五“显摆,显摆”就可以了!
三、崖柏
崖柏手串木质细腻含油量高,盘时不用上油。
1.珠串用盘珠袋装起来,对每一珠进行轻揉。不用盘揉很久,有空则揉,没空则停,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注意珠子的孔口周围一定要盘到。盘搓几天后,珠串基本上光,这时就可以佩戴了。
2.成包浆后可佩戴一段时间,使它自然氧化,我们称这个步骤为“醒珠”,这可以让珠上包浆进行一定程度的硬化,一般一星期左右,这段时间不需要再盘。
3.重复以上过程5、6遍两三个月的时间,你会看到你的珠子很有灵气的光泽。盘好的有时会呈现强烈反光,有些则像玻璃的光泽。
四、沉香
沉香佛珠手串不需刻意盘玩,因为包浆层会堵塞住手串表面的气孔,香味难以散发出来。只有极少油脂多、品质高的沉香才能在形成包浆的同时还有香味散发出来,所以沉香佛珠手串随意佩戴即可!
五、金丝楠
金丝楠正确的盘玩可以完美保持其本身质感,使金丝完美呈现,更加有光泽,珠体通透,富有琥珀荧光及包浆的色泽美感。
1.用棉手套去除手珠表面木粉层,持续半个小时,一个星期荧光和通透度尽显。
2.需将金丝楠用手袋包好放置阴凉地,一个星期后拿出继续放一星期让手珠表面与空气接触氧化。
3.保证手干净和干燥。盘时要均匀盘珠的表面,每天半小时,持续一星期,会发现盘珠子时有轻微的粘阻感,这就是包浆形成表现。
4.如被汗和手沾污,可用少许橄榄油擦拭手心揉搓后再上手盘。重复二三两步,过3-4个月,你就发现金丝楠手珠的表面晶莹剔透,幽金迷人,富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