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使用炕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席地而坐的时期。在中国北方冬季很冷,大多数家庭都会用砖砌成内部中空的炕,然后在里面烧上火来取暖。在炕上放的小桌子就称为“炕桌”。
此炕桌为束腰三弯腿造型,与无束腰直足类型的炕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形制的炕桌造型独特,较为少见。此桌采用齐牙条的做法,也就是说牙条与桌腿不是以45度角连接,而是垂直连接,因此上面精细雕刻的双螭卷草灵芝纹能完美的展现出来。牙条就是桌面下边的四个边。明代的《鲁班经》中有记载:四齿方桌的雕刻一般见于桌腿的肩部。此炕桌腿足肩的兽纹“兽发飞扬,双眼愤睁,鼻息呼之欲出”。牙条上雕刻着对峙的两条螭纹,体态轻盈但不失威猛和灵动。
文物信息:
名称:明黄花梨木束腰齐牙条炕桌
年代:明(公元至年)
尺寸:长cm
宽69cm
高29.5cm
材质:黄花梨
文物来源:王世襄旧藏
现存地点:上海博物馆庄志宸、庄志刚明清家具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