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七天乐,不论是外出旅游,还是串门会友,黄花梨发烧友总记挂着心爱的收藏。跟不懂的人聊天介绍,遇到懂行的就深入探讨,即便是劳顿的旅途,也会因爱好消遣而轻松不少。
随身带些黄花梨小件,会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能一路把玩,也可以方便交流。一把直尺,二、三两的分量,插在行李箱的缝隙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随时随地拿出来,海南黄花梨的各种特征尽在掌握。
如此一来,对于未见过黄花梨的亲朋好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还省去不少口舌,无需绞尽脑汁的描述,木材外观以及触摸手感,都一一摆在面前。
要是和同好的木友述说收藏体会,木尺上应有尽有的细节,交流起来变得言之有物。比如谈到木头纹理,细长直材上有黄花梨典型的顺纹金线;而说到棕眼,则可找出背面黄花梨麦穗纹,或星星点点的无规则分布。
最神奇的还要数海南黄花梨莹光。在尺子上18-23数字下面、刻度线的上方,是一片颜色较深区域,如上图所示。
转个角度观察,相同部位深浅反转,在一模一样的位置,木头出现了晶莹的亮色,如此鲜明的对比,许多黄花梨爱好者都未曾见过;要不是眼见为实,很可能被人当成胡说八道。
如果意犹未尽,尺端还有一截多余的木料,可以打磨、火烤,或者刮开闻味。黄花梨从里到外的秘密,都在木尺上一一被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