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黄花梨葵口螭龙纹笔筒十分罕见,公开露面的实物更是屈指可数,偶尔见到一些外观相似的藏品,木料却并非黄花梨材质。最近,一只原汁原味的明代笔筒,又出现在收藏品市场上。
笔筒口径14.7高16.5厘米,在传世品中尺寸相对较小。葵花边、螭龙和云头海水纹,在厚重的包浆裹覆下,古韵甚浓。另外,醒目的明暗对比和变幻的亮黄色,使人第一眼便有黄花梨的感觉。
拿在手中仔细观察,历经漫长岁月之后,葵花口裂出一道细缝,一直贯穿到螭龙颈部。在笔筒的另一侧,还有一条自下而上的裂纹,把连绵海水分为两段。
除了局部开裂之外,笔筒还有些小小瑕疵。其中一处,是口沿上的一块粉补,已经有不少年头,为老补无疑,在图一中也能看到。
而另一处磕伤,就在粉补的对面,也是边缘的位置,可能是坠地所致。由于破损不大,未经修补,一直保留至今。
在查看老笔筒状况的同时,同时也留意到木料细节,就像上图反映了木头的棕眼特征一样,黄花梨纹理、莹光、颜色等特点在前面的照片中均有体现,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开门。
有伤、老裂、粉补,这只黄花梨笔筒称不上完美,其口径尺寸也不占优势,但葵口螭龙纹形制古老而稀有,和常见的素笔筒不在一个档次。最终,这只直径不足15厘米的笔筒以36.8万元成交,与几年前回流时的价格基本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