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开红,老尚叨刀系列文章和视频由匠人工坊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茶釖,顾名思义,是撬茶专用的小釖。它和茶饼、砖茶相伴而生,逐渐演变成具有艺术感的精美茶器。如今市面上最高档的茶釖,采用镔铁(西方称大马士革钢)打造,以紫檀、花梨木作为釖柄,极尽精致与奢华。茶釖究竟是何时出现,又是谁发明的呢?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钢茶釖有人说茶釖是陆羽发明的。陆羽是唐朝人,字鸿渐,又号“茶山御史”,被后世之人誉为茶仙、茶圣,甚至在个别地区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撰写了《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道专著。
《茶经》共有十章,分上、中、下三卷。十章依次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其中第四章“四之器”,是讲煮茶、饮茶的器皿。
“四之器”的意思是,第四章,讲茶器。可不是说古代只有四种茶器。在这一章当中,陆羽共介绍了二十四种茶器。包括风炉,笤,炭挝,火夹,釜,交床,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荚,鹾簋,熟盂,碗,畚,扎,涤方,渣方,巾,具列,都篮。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钢茶釖陆羽在这二十四种茶器当中,没有提到茶釖、茶锥以及与之相似的撬茶工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唐朝没有茶饼吗?
唐朝其实是有茶饼的,当时叫团茶。但是唐朝品饮茶饼的方式和现代不同,当时是把茶饼碾碎,煮茶汤来喝。而且当时在中原地区,人们还是以品饮当季的新茶为时尚,那些做成茶饼、茶砖的紧压茶,主要销往西域、内蒙等边塞地区。制作紧压茶的目的则完全是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因此紧压茶在边塞地区大为流行,而在中原人眼中则不怎么上档次。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钢茶釖唐宋时期西域、内蒙等地的紧压茶消耗量很大,从而催生了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陆羽在《茶经》当中没有提到普洱茶,因为当时还没有普洱这个地名,以普洱为代表的茶饼时尚也还远未形成。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钢茶釖品饮普洱茶的风尚是何时兴起的呢?历史记载,普洱茶兴起于元朝。
蒙古帝国在中原地区建立元朝,蒙古人成为凌驾于汉人及其他民族之上的统治阶层。蒙古人以肉食为主,习惯喝茶解除油腻。长期以来,蒙古人喝的都是茶饼、茶砖等紧压茶。元朝时期,蒙古贵族的这一嗜好在中原地区推广开来,人们纷纷以品饮饼茶、砖茶为时尚。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钢茶釖元朝指派茶叶大省云南进贡茶饼,当地官员则把刚刚纳入元朝版图的银生府,这里历来以出产优质茶饼而著称。元人给银生府的产茶地区起了一个与茶有关的名字叫“步日部”,意思是“褐色的茶”。及至明朝,要求地名汉化,步日部即改称普耳。当时“耳”字没有三点水,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普洱,并成为云南茶叶的代称。
因此,普洱茶是元朝人起的名字,普洱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推广和传播,也主要是受元朝蒙古人的影响。那么茶釖也是元朝人发明的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元朝中期,品饮普洱茶已经成为贵族和官员的一种时尚潮流,与之相对应的撬茶工具也应运而生。元朝有一个镔铁局,里边主要是蒙古帝国从中亚掳掠来的大马士革钢工匠,负责为朝廷打造大马士革钢器具和釖剑。大马士革钢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镔铁。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钢茶釖元朝镔铁局工匠参考蒙古人习惯使用的割肉小釖,以及中国古代的冷兵器,创制了第一批极尽奢华的大马士革茶釖。镔铁局设在大都附近的保定路,这项工艺一直在保定流传至今。保定上谷冷兵器研究会所属的保定匠人工坊,是元朝镔铁局工艺的主要继承者。今天的匠人工坊,仍然延续着元朝镔铁局的纯手工折叠锻打大马士革钢工艺,制作古色古香的传统茶釖、割肉釖,以及香釖等艺术釖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