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明清黄花梨家具用材之谜和当代海黄不是同一
TUhjnbcbe - 2025/3/30 19:16:00

当代海黄以花纹特征吸引众目

明式黄花梨家具早就不是寻常人家可以接触得到了,尤其是在收藏热兴起以后,黄花梨的价格很快就超过曾经比它贵的紫檀,一骑绝尘升值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年的嘉德明式家具拍卖会上,70件明清黄花梨家具成交总价达到2.亿元。从此,百姓亲近黄花梨普遍是从手串开始了,就像文章中所讲那样,发掘出黄花梨花纹的价值,在欣赏黄花梨花纹的路上越走越远,其更加可贵的品质:质地坚润,却因花纹夺走人的注意力,而被忽略。

明清黄花梨家具和当代海黄外观的差异

木笙早年经历过黄花梨比紫檀还便宜的一段时光,在人手一串的收藏时代到来后,面对手上以纹为贵的海黄手串时,不禁和记忆中曾经见过的黄花梨家具、黄花梨笔筒做了对比,越来越感觉自己曾经见到的明清黄花梨家具,与现代海黄不像同一种材料。但目前,无论是专家还是行家都不曾提到这点。印象难免有许多个人的主观臆断,于是找来历年黄花梨家具拍卖图录,和现代海黄制品作比对,眼前所见确实支持了印象中的疑问,下面放五组明清黄花梨家具和当代黄花梨制品的对比图片:

花纹绚烂vs肃穆静雅

花纹灿烂vs肃穆静雅

假设明清黄花梨家具和当代确认的海黄是同一种材质的话,可见当时的用料是很充足的,不然也不会出顺色大板材制造的柜子,要是放到现在,能凑一够一把顺色椅子的料都难找。图片上反映的很明显,明清黄花梨家具,颜色均匀,整体色调浅黄至栗黄,即使用料如此大,也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海黄式花纹,整体木纹虽然可见,但明暗并不分明,这等不分明的木纹如果车成珠子,玩儿对眼串的主肯定不认。明清黄花梨家具木纹的形状分布,也没有当代黄花梨特有的难以名状的跳跃感,反而很规律,感觉很静,称得上素雅。如果这是偶然现象,我也不会产生疑问,关键这是阅览了许多明清黄花梨家具图册后发现的普遍规律。至少我没有发现哪件明清黄花梨家具上面可以找到当代海黄手串那种花纹的部分。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花纹的颜色深浅趋于一致,所以看起来不那么分明了?要知道,木材的暴露在空气中颜色产生的变化,只能是朝越来越深的方向变化,只有在花纹的深浅颜色都变得足够深,才能够出现拉平深浅颜色对比的结果,这样的话,要变成多么漆黑的一块板,材会抚平对比。事实上,可以看到很多海黄家具,是典型的糠梨的黄色,在上面也没有见到非常夸张的花纹。

我大胆做了一个假设:明清黄花梨家具的用材,并不是当代的海南黄花梨,而是黄花梨的另一个亚种。这个亚种的成树和当代海黄外观相似,不同的是木材的差别。一线产地的伐木工靠经验辨别,砍一种、留一种,由于是蛮夷化外之地,对树木没有更加细分的名词称谓,外观上看起来相似的两个亚种一直以来共享一种名字,而这种名字还是在进贡到大陆后才由这边的工匠所起。而两个亚种真正的区别,只有一线伐木工人心里知道。山高水远,语文不通,人死道亡,树绝无痕。

当时为什么不用花纹明显的那种黄花梨亚种?原因有二:一是明式家具的审美崇尚简净,和跳跃鲜明的花纹有矛盾。二是我们目前所公认的这种黄花梨木材,有赌性,不能很稳定砍伐到所需的材料。这里牵涉到一个有关海南黄花梨原料的知识点,也是海黄之所以贵的原因之一。我们现在所用到的海黄材料,只是树芯当中的一部分,从树干的横剖面可见,海黄的木材由两部分组成,树芯深色的部分是格,围着格的外面一层浅色的,叫做“漫”或者“标”,我们所用的海黄木材,就是里面树芯部分的“格”。

格的部分有多少,全看运气。此图可见,格之部分的木质,是典型的当代海黄有的样子。

“格”的部分是由死掉的“漫”的木质细胞堆积而成的,“漫”颜色浅,质地软,充满营养导管,负责给整棵树输送养分。“格”密度大,质地硬而稳定。同样粗的树,里面含有多少格是不一定的,有可能碗口粗一棵树,里面的格只有铅笔那么粗。运气好了,里面的格也可能有大半个碗口那么粗。其分布完全没有规律。正是这种有一出没一出的偶然性,令古代采伐不再首选当代海黄这个品种。而选择的明清海黄,出材率相比当代海黄要稳定得多。

以上是我的猜测,至于真相如何,还需更专业的植物学家前去考证。不知屏幕前的朋友们,在欣赏明清黄花梨家具时有没有同样的疑问?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清黄花梨家具用材之谜和当代海黄不是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