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海南省博物馆八大精品看海南历史
TUhjnbcbe - 2025/4/21 17:16:00
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 http://nb.ifeng.com/a/20180605/6631976_0.shtml

海南,孤悬海外,位于祖国最南端。四面环海,古老的黎、汉、苗先民在此生活,创造着不同于大陆的别样的海洋文化。

海南省博物馆筹建于年,年11月一期建成并开馆,年5月二期全面开馆。现有馆藏文物两万多件(套)。这里有“华光礁Ⅰ号”古沉船出水文物,有古老的黄花梨木工艺展以及海南沉香珍品。还有独具特色的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年,在海南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前,为支持这座新中国最后一个省级博物馆的开馆。国家文物局将三件国宝级文物——越王亓北古剑、唐三彩马、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划归海南省博物馆收藏。这可以算是海博的三大“镇馆之宝”。

今年,中国文博在博物馆界发起为抗疫祈福的活动。海南省博物馆选取了八件精美文物,做成海报为祖国祈福、为湖北加油。这“八大文物”可以算是海南省博物馆的代言人,让我们可以初睹祖国最南端的这方土地上引人入胜的古老文化。

一、黎族骨簪

长23.5厘米。骨簪是海南黎族妇女的珍贵头饰,用兽骨或牛骨雕刻,为一侧身人形头像。它是黎族男子赠予心爱女子的定情信物。

二、贯首衣

它是海南黎族润方言区女子所穿服饰,材质为木棉或者吉贝棉,采用“双面绣”的技法,衣饰里外两面纹饰相同。

三、“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通长65.2厘米,格宽5厘米。为越王勾践之孙越王亓北古所使配剑,年从台湾藏家手中购得,年由国家文物局划拨入藏。

剑格两面共有32字错金鸟虫书铭文。此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三把“亓北古”剑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把。

四、朱庐执刲银印

年5月,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潭培村一位黎族农民发现。为正方形,边长2.4厘米、高1.9厘米,印纽高1.1厘米。

印钮呈兽首蛇身形,蛇身有精密花纹,印钮中间有孔。印文为阴文篆书“朱庐执刲”。这是目前海南发现最早的一枚西汉官印。

五、青铜四耳釜

出土于儋州市洛基镇洛基西队。高55.3厘米,口径61厘米,耳高7厘米,耳宽6厘米。盘口,直身,圜底。口沿外附有四个环形纹耳,耳上各立有一对儿小兽。

铜釜,为古代炊具,此物很可能是西汉伏波将军路福德率队进入海南时所遗留的行军锅。

六、青铜鼓

高65厘米,腰围厘米,鼓面直径厘米。鼓面伸出鼓径之外。鼓面正中铸以太阳纹,鼓面临边铸有四只青蛙。鼓身饰以弦纹,鼓身两边各铸有一对环耳。这只铜鼓是海南地区现发现最大的一件。

铜鼓,最早为春秋战国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祭祀礼器,也用于大型节日聚会时乐器演奏。后被军队仿制成军鼓。

七、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

年在琼海市征购。为线装抄本,现存16页,毛笔行书。册页中还夹有一枚二十四等分罗盘图示。

更路簿是明清时期我国海南、广东等地渔民到南海作业的航行记录及航线指南。历史上海南渔民到西沙、南沙作业的更路簿版本很多,此件是现存的较完善的一本。

八、青白釉刻花执壶

出水于“华光礁一号”沉船。长颈,垂腹,把手弯曲。颈部饰弦纹,腹部刻划花叶纹。属于宋代瓷器。

“华光礁一号”沉船,为南宋时期古船,从福建泉州出发,上载物品大部分为烧制于福建、江西的陶瓷器。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省博物馆八大精品看海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