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举案齐眉”中的“案”?“头把交椅”的说法又是如何流传的?
触摸古典家具时,从手心传来的不仅是木质的温润,更有古人留下的余温。一部家具史,不仅记载着文化的传承,更折射历史与生活方式的不断变迁。
收藏家王国卿年出生于上海,用二十余年时间收藏明清家具三百余件,被誉为“明清家具收藏第一人”。5月5日,王国卿携新书《明木清华——中国明清家具》和藏品来到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与现场观众分享有趣的家具知识与自己的收藏故事。
收藏家王国卿(左)保护祖先留下的遗产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珍赏》中介绍,明及清前期家具的黄金时代,其中除了继承宋代的优良传统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城市乡镇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增加了家具的需求,而且改变了社会习尚,兴起了普遍讲求家具陈设的风气;二是海禁开放,大量输入硬木,使工匠有可能制造出精美坚固并超越前代的家具。这其中黄花梨、紫檀因其坚硬质密,色泽幽雅,花纹华美成为制造考究家具的首要材料。
王国卿对黄花梨的情有独钟,在上海收藏界是出名的。在上海书城现场,他也带来鹿角椅、交椅、平头案等一批珍贵的明清黄花梨家具。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在古代,并无“黄花梨”之名,只有“花梨”,早在唐代就收入《本草拾遗》:称“花榈(花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后来冠以“黄”字,主要为了区别现在大量用来制造家具的所谓“新花梨”。
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