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颁布的《红木》国标中,圈定了33种木头为红木(年改为29种)。
红木作为中国明清传统名贵家具用材的延伸,如果要以清未民国作为时间节点来区分新老的话,在《红木》国标的29种红木中,被普遍认为属于明、清、民国时期使用,并在宫廷中有实物留存的传统“老”红木有以下7种:
一、*花梨
*花梨,旧称花梨,民国起为区别于草花梨改称为*花梨,对应红木国标中的降香*檀。
《红木》国标中的香枝木类,俗称花梨、老花梨、*花梨、海南*花梨,主产于中国海南。
中国明清家具传统名木,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指出:中国最好的明式家具都是用*花梨制作的。
二、紫檀
紫檀,旧称紫檀,为了要给大叶紫檀让路,后来俗称小叶紫檀,对应红木国标中的檀香紫檀。
《红木》国标紫檀属--紫檀木类中唯一的树种,也是中国传统概念中唯一的“紫檀”。名木市场上毫无争议的帝王之木、木中之王。
三、红木
旧称红木,排在花梨(*花梨)、紫檀(小叶紫檀)之后的“三大贡木”与“老三样”之一。
也是红木家具一词的来源,晚清民国期间为区别于“新红木”又改称为“老红木”,专指今天俗称的大红酸枝,对应红木国标中的交趾*檀。
虽然《红木》国标将“红木”定义为29种木头的统称,但在明清家具收藏市场上,默认的依然是指大红酸枝(交趾*檀)这一种。
四、新红木
清未民国作为老红木(大红酸枝)的替代用材,花枝(巴里*檀)与白枝(奥氏*檀)被从东南亚大量引入国内,为了区别于老红木(大红酸枝),这两种被统称为"新红木"。
但新和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百余年前的“新红木”,到了今天也成了“老前辈”。
花枝其中“花酸枝”,对应红木国标中红酸枝类中的巴里*檀。在木材市场多简称为“花枝”,在红木家具成品市场上多俗称为“红酸枝”(红酸枝实际上是红木国标中的一个类)。
“白酸枝”的对应的则是红木国标中红酸枝类中的奥氏*檀。
事实上,在东南亚的产地国,对花枝和白枝是不做区分的。在国内红木木材市场上,一般是以色深者为花枝、色浅者为白枝。有时,不同的商家对同一堆木头是白枝还是花枝会有不同意见。
白枝另外,在年的国际植物学学术更新中,巴里*檀与奥氏*檀已被证实为是同一个树种,但在中国的《红木》国标更新中未作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