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伦敦秋季拍卖会上,无论是流拍的圈椅、平头案,还是成交的小矮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木料细节明显,无需过渡证明,就知道是*花梨,很容易被专业人士认可。
以样式罕见的小矮桌为例,尽管形制上众说纷纭,材质上却无可争议。从大块儿的面心独板,到管脚枨下的细牙子,这些用在表面上的木头色泽统一,呈现出典型的*花梨特征。
桌面大边的直纹金线,是*花梨大料上常有的纹理,油分沿顺纹分布,光照下很容易产生绸缎光。由于木头顺直生长,传输养分的管孔发散较小,*花梨麦穗状棕眼反倒难以看见。
面心独板中间,有两块大大的山峰纹,成左右对称之势,还各具一只*眼;表面的颜色交替、纹理转换和发展,便围绕这个节点展开。
高清照片上,*花梨棕眼的走势、粗细差异和分布无规律性等,都被表现得一览无余。
再来看腿枨、券口和牙子的用料,由于侧面光照角度不同,显得颜色较深,实际上这种差异并不存在。整体看来,矮桌配料均匀一致,应由同一批料制成,甚至有一木一器的可能。至于管脚枨下、牙子内侧的结构性小料,受条件限制无法判断。
如今国内秋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明清*花梨家具依然是重头戏。作为收藏品,木头差之毫厘,价格失之千里,何况在上百年流传中,修补时也会有其他木头参杂其间,开门的*花梨自然就更有保障。
一起来玩海南*花梨收藏吧!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