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木明式家具定制
对古典家具收藏的深思
从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到现在,大家对于明式家具的认知一般还停留在造型、工艺和材质上,尤其是很多人认为材质是第一的,“唯材第一论”。其实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给予肯定,但是同时也要深思。
古人制器而言,其实讲究的是四大要素: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天有时、地有气
阐释的是自然规律,包括木性要顺性顺势而为,不能逆造。
材有美
而不是「材有贵」,说的是材料表现出来的是美。
工有巧
而不说「精」,因为只有精才能生巧。
所以对于古代家具的认知方面,古人已经给我们做了很经典的推敲。我们要更上一层楼,就是在原来表面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挖掘家具的艺术之美和文化承载。
为什么呢?
因为形制是见仁见智的,工艺再精我们现在也能攻克,材料的价值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认知它就值钱,不认知它就不值钱。还有再值钱的材质也是有价可依的,唯有艺术和文化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在香港,我有幸看到一个展览,发现一个我认为从用材、造型、工艺乃至于艺术文化承载很丰富的一件家具,我们不妨来分析感受一下。
拆解中▼
这张床乍一看像围子床或罗汉床,但从它的尺度、气势等各个方面还是跟罗汉床有很大区别。
它的用料是*花梨的,我觉得是一木整围(三围出自同一块料),它的纹理色泽各方面是比较统一的。后围子上的独板高达三十五公分,上面逸美漂亮的*脸儿和下面行云流水的纹理犹如一幅画。
从工艺上来讲,围子上部的抹边处理,外部的打洼落膛的做法,角边之间的过渡关系,以及床座大边下半部和腿、牙板接触的部位适度内收的感觉,以及壸门的状态,是相当精湛漂亮的,但是光有这些,我认为对它的认知还是不够,应该要从另外的一个层面看待它。
比如说它的尺寸属于瘦长型的,而且比较高。侧面加了两根工字枨,整体的感觉挺拔向上,和宋或五代《韩熙载夜宴图》里的家具相仿,也就是说它的年代应该是在明晚期,*花梨制式家具大行其道之前制作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它的围子可以前后大边任意调换,两个侧围子也能任意调换,因为它的前后大边上没有眼儿,只有两个短边上各有两个距离相等的眼儿。
另外从这张床的尺寸、高度和整个结构来讲,这张床有可能也是可以移动的,可见其设计时的用心。
另外我觉得这张床可能跟真正睡觉的床和榻没有关系,它应该是在文人空间当中供文人小憩或独坐用的一种器具。
其实,透过这张床我们可以看到很大的信息量,比如说这张床的主人的身份地位、审美还有思想境界以及过去古人的生活场面。
这个过程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享受乐趣的一个过程。
我认为研究或收藏古典家具,应该在造型、工艺和艺术的基础上尽量去体现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的承载,只有这几大价值俱在,那么相应的市场价值也就有了保障。
刘传生/LiuChuansheng
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家,收藏三十年,经手*花梨和漆木家具无数,尤善对漆木家具的研究和保护。
新中式家具设计师,万乾堂创始人,北京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故宫出版社《大漆家具》一书作者。
本片记录了刘老师三十年古典家具收藏经验。
点击原文链接,挑选铁梨家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