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该认证用户所发布的出售信息,已确认商家及其交易的可靠性,可放心交易。
缅甸花梨木正宗缅甸花梨木(大果紫檀),精选水波纹用料,榫卯结构,苏式起线,铜件镶嵌严丝合缝。规格:32*18*26cm净重:4.92斤简介
提梁盒在明式家具中属于箱匣一类,是一种盛放物品的器物,因为它用对称的提梁托着盒子,所以被人们称为提梁盒,也称提盒。提盒很早就有,但是到了明代,长方形提盒的样式才被基本固定下来。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提盒在演变中发挥着不同的功用,不仅是生活日常所需,更是成了书房用具。王世襄先生在其《明式家具研究》中曾著录戊24、戊25两件提樑盒。明代的提盒虽是文房案头之物,相较桌子柜子体量较小,但在其设计使用及文化品格上与明式家具的精神一脉相承,生动再现了明清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从文字记载和图画材料来看,提樑盒在宋代就已经流行起来,主要还是用来盛放酒食,便于出行。或是应用于商铺和饭馆,用来运送食物或者小件货物。后来,一些文人对这种颇具民俗色彩的提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参与设计下,提盒的形制变得更为精巧,工艺也更加讲究了。文人不仅对工艺讲究,对提盒材质也非常在意,明清时期,文人使用的提盒都用*花梨、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制作。文人外出会友时,用提盒来装食物、茶水等物,也有文人在提盒内放置文房四宝,印章等。于是这种精致的提盒走进了文人的生活,他们把田间地头常见的提盒引用过来加以改制,适用于自身,外出会友时,用来盛放毛笔、墨盒和印章的用具,在书斋是则置于案头时时把玩,陈放文房雅玩之用。我们现在考量一件明代的文人提樑盒时,如果认为还是盛酒食的用具那就大错特错了,明代文人提盒呈窄而长的长方形状,这样的形状恰恰是为容纳毛笔和砚台而设计的专用产品。严格说起来,提樑盒是标准的文人家具,它由最初由文人发现、经过文人的改良、使用以及宣传,使得提盒在全社会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广泛的使用。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一书中,曾提到文人们外出旅游时携带之物。如实用本、叠桌、叠几、提盒、衣匣等,还有三四十件文具盒背具匣。另外,古代的男子也留着一头长发,因而木梳、铜镜等梳妆用品成了必备之物。而小木提盒便于随身携带,就成了存放这些物件的最好的“梳妆盒”,常被摆放在书房之中。明代的文人热衷于参与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他们设计的这些提盒精选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制造。这些提盒或许有些会用作盛食物,而更多的是用来贮藏笔墨纸砚、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明清两代提盒存世多于之前用于食盒的提梁盒,一因材美工良,二因体积小巧,到了今天,它们本身也成为了珍贵的文物。保真缅甸花梨木(红木国标学名:大果紫檀),假一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