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东阳红木木材”即可免费订阅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
传播红木文化, 交流红木知识
发布供求信息,
◎《深圳特区报》*根林
近日,一则题为“海南*花梨疯狂跌价,每公斤元都少人问津”的消息在
1
木材交易市场
已不复存在
据海南*花梨收藏协会会长王明真介绍:“海南*花梨在海南当地的存量也很少,也没有专门的木材交易市场,因为量少价高,所以海南*花梨的材料都是以几根料、几块板的方式论斤交易,并依据不同的材料规格,产生不同的价位。”
谈到海南*花梨的交易价格行情,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伍炳亮介绍:“年以来,口径15厘米左右、长1米的海南*花梨野生林老料,每市斤价格在1.1万元至1.5万元;口径20厘米左右、长1米至1.8米的,每市斤1.3万元至1.8万元;直径25厘米左右、长度超过2米的,每市斤1.8万元至2.3万元,相当于每吨高达至多万元。”
2
资源将竭
造就稳涨行情
海南*花梨,被红木家具行业誉为“定海神针”。《中国传统家具》杂志总编邓雪松分析:从上世纪末到现在,如果把海南*花梨这一时期的价格走势做成曲线统计图的话,我们会看到,它一直是拉高直走的情况,几乎没回落过,持续上涨了多倍。
最能说明*花梨这种走势的,还得说说它在近两年中的表现。年以来,整体红木行情遇冷,大叶紫檀、缅甸花梨、老挝花枝等新兴红木木材,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大叶紫檀从前几年最高的每吨20万“跳水”跌至5万,缅甸花梨也回调了约40%。海南*花梨则不跌反升,比如径长20厘米左右的中大料,价格便上扬了约56%。
业内普遍认为这种行情表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花梨资源枯竭。伍炳亮从事海南*花梨家具制作长达三十余年,为做一张大条案积攒材料长达数十年,谈到*花梨的资源枯竭他感概不已:“海南*花梨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家具名贵木材,需要数百年才能长成家具用材。经过历史上大面积的砍伐,海南当地的*花梨原生林资源早已消耗殆尽。现在能用于制作家具的老料非常紧缺,属于国宝级的木材珍品。仿古家具行业兴起后,业内海南*花梨家具的制作也多靠海南当地的房梁、门板等拆房料,以及米柜、锅盖等生活用具拆解料等旧料支撑起来。但到现在,即便是这些材料,也几乎被搜罗一空。我从经销海南*花梨材料的朋友那里了解到,近年来,每年从海南各民间村寨搜集到的海南*花梨野生林老料不过三四千公斤。这些老料都是当地人的藏品,因为行情的一路拉升,人家才将这些木料拿出来转让。”
3
无木为继
业内难批量生产
*花梨材质名贵,是制作明式家具的传统主材,但目前业内却停止了*花梨家具的批量制作。邓雪松近年来花了很多时间从事红木家具产业调查,据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花梨还只是几十元一斤。当时入行做红木家具的厂家,做的大多都是*花梨,也导致它被急剧消耗。到目前,纵观整个行业,早已没一家企业还能批量做*花梨家具。只有部分厂家,还在零星地制作,但多为私人订制,所以消费者难以在市场上再看到*花梨家具。”
王明真也见证了在海南当地,早期批量制作*花梨家具的企业不断萎缩,转向手串、烟斗、把玩件等小工艺品制作的事实:“现在海南当地基本没人有能力批量制作海南*花梨家具了,主要是*花梨价格高昂,动辄上万元一斤,没有雄厚的资金,大家不敢随便买料开料制作家具。另外,现在还在购买收藏*花梨家具的人,眼光也都很挑,如果家具没做好,反而卖不出材料的价钱。做家具不如买材料,另外一件家具都是几百万元,客户群也比较少,还没有工艺品好销售。”王明珍介绍。
4
名贵不凡
*花梨被世界公认
*花梨资源的枯竭已成既定事实,与之相应的是国人对*花梨的需求日益增长,如此一减一增,供求持续失衡,助推其价格逐年水涨船高。
客观看待*花梨持涨不跌的现实,就不能回避其背后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大家之所以能对*花梨热情不减,需求日益增长,应该归结于*花梨的名贵不凡,有其独有的材质审美特点,并因造就明式家具文化而享誉中外,价值得到世界的公认,这是其他木材难以企及的。
邓雪松最后总结说,对照历史及当代市场,我们发现,*花梨从最初受文人精英喜爱,到十多年前为豪富人士喜爱,再到目前深受全民的追捧,在所有红木木材中,这种转变是独一无二的,而它的出现,也是*花梨走进艺术收藏时代的最好标志。同时,这也是对质疑*花梨是否炒作的有力回击,进一步确证它未来没有“暴跌”的可能。
链接
关于*花梨不可能“暴跌”的三大观点
●资源枯竭,导致价格一路上涨。近十多年来,*花梨稳涨不跌已成客观事实。伴随资源的枯竭,*花梨无法再被人为炒作。
●价值公认,创造明式家具文化体系。历史上,*花梨因其瑰美油润的材质特点,被视为明式家具的最佳材质载体,由此承载和造就了明式家具文化体系,价值得到世界公认。
●追捧者众多,*花梨工艺品利润不菲,反映其价值已深入人心。这在所有红木材料中独一无二,标志着它进入了艺术收藏时代。(*根林)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