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方制象,各有所宜,
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明朝文震亨在《长物志》中
谈到家具设计时如是说,
这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
对于古朴大雅的追求。
中式古典家具,
非良木不择,非良工不用,
非美漆不涂,非佳境不设。
凡床几案凳,杌桌窗屏,
皆精致华美牢固坚实,
实为一代代中国匠人良心打造的,
永不过时的东方美学!
沉淀千年的东方生活美学,
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消退,
却以简约空灵却不失内涵的设计,
站稳历史的脚跟,
时至今日,
仍散发出永不落伍的魅力。
中式古典家具之多之繁,
超过西方任何一个国家,
每一款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的感知、
与对生活的理解,
把日子过成艺术,
这便是中国人家居艺术中的独到之处。
中式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
可分成“五大类”:
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杂项类。
椅凳类汉代之前,
人们是没有坐具的,
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
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
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经唐朝的全力发展,
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來,
直呼为椅子。
这种凳子尺寸不等,
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也有一尺。
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方形的凳子,
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
明末清18世纪*花梨方凳
圆凳,也叫圆杌,
是一种杌和墩相结合的凳子,
多带"束腰",用料较珍贵,如红木、楠木。
圆凳的凳面变化较多,
有圆形、海棠形、梅花形等。
清康熙*花梨翻腿圆凳成对
明十六17世纪*花梨长方凳
古时书斋或禅房中可供跏趺坐的方凳。
座面尺寸比一般杌凳宽,
并大多采用穿棕编藤作法。
明*花梨马蹄束腰大禅凳
因椅子下身椅足呈交叉状而得名。
起源于古代的马扎,是权力的象征,
明代交椅,更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
明海南*花梨交椅
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
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
座靠时可使人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
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
明17世纪*花梨圈椅
以其造型酷似官员官帽而得其名。
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
四出头,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
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多用一块整版制成‘’
南官帽椅,常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
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
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
明末清初*花梨官帽椅及鸡翅木官帽椅
明晚期*花梨四出头高靠背弯材官帽椅
属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
用材单细,造型小巧美观,
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造型别致。
多以*花梨木制成,
其次是铁梨木、紫檀木。
清*花梨玫瑰椅一对
扶手与椅背平齐,
靠背和扶手下的空间,
不置一物,极尽空灵。
座面宽大异常,以藤条编织软屉,
可供人盘腿结跏趺坐,打坐修禅。
明*花梨罗锅帐矮老禅椅
造型似木梳,因而得名。
椅子后背用圆梗,
均匀排列的一种靠背椅。
清十八世纪*花梨乌木六方扶手梳背椅一对
是靠背椅的一种款式,
其搭脑两端挑出,
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
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
清早期*花梨灯挂椅
桌案类桌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较高,
是中国礼仪文化之邦传承的产物,
也是礼仪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的古代,
对桌案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
比如,
供桌供案主要应用于
祭奠仙逝长辈和敬供先人;
八仙方桌主要应用于接待重要宾客,
例如“请上坐”指的是
八仙方桌朝南的左边位子;
园桌主要应用于家人共餐,
一家团圆之意。
形状为圆形而称为圆桌。
面呈正方形的桌子,规格有大小之分,
结构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
汉族明式家具中,
最典型的式样是“一腿三牙”。
清早期*花梨裹脚竹叶纹方桌
每边可坐二人的大方桌,
可以围坐八个人,故名八仙桌。
晚明*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马蹄足八仙桌
由两个半圆拼成,也叫半圆桌。
它合起来似圆月一轮,
分开来却像月牙两半儿,
故得名月牙桌。
清*花梨夔龙纹月牙桌
和琴凳一样,稍高点。
明末*花梨卷云纹牙头霸王枨琴桌
和供桌作用相仿,用于祭祀。
清中期*花梨翘头案
是明式家具中桌案类的一个形制,
是古人用来画画的桌子。
清早期*花梨有束腰霸王枨画桌
床榻类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
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
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
“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
是有分工的。
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
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床身上架置四柱、四杆的床。
有的在两端和背面设有三面栏杆,
式样颇多,结构精巧,装饰华美。
19明晚期*花梨六柱十字绦环围子架子床及脚踏
拔步床,又叫八步床,
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床,
旧式大床,前面有碧纱厨及踏步。
▲*花梨拔步床晚明
罗汉床是古老的汉族家具,属于卧具之一。
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
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
有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的,
俗称“罗汉肚皮”,故又称“罗汉床”。
明末*花梨独板围子罗汉床柜架类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
古时的“柜”,并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
但很像我们现在所见的箱子,
而古代的“箱”,
则是专指室內存放东西的地方。
我们这里说它是箱子,
是按现代人的说法,
如果按战国时的称呼,
则应称为“柜”。
圆角柜全部用圆料制作,
顶部有突出的圆形线脚,
不仅四脚是圆的,四框外角也是圆的,
故名圆角柜,也可称为“圆脚柜”。
明末*花梨带座无柜膛圆角柜一对因抽屉下设闷仓而得名,
多采用案式结构。
因是民间嫁女之家必备的嫁妆之一,
民间又名嫁底。
清早期*花梨带翘头联二橱
顶箱柜又叫四件柜,
为居室组合家具,恰好四件,故而得名。
因为上面的小柜与下面的立柜相连,
一竖到底,故也称顶竖柜。
顶箱柜的造型端庄大气,容量也大,
多为上层社会所用。
明末
*花梨包镶顶箱带座四件柜
亮格是指没有门的隔层,
柜是指有门的隔层,
故带有亮格层的立柜,
统称“亮格柜”。
(清早期*花梨上格双层亮格柜)
其它除了椅凳类、桌案类、
床榻类、柜架类的家具之外,
还有很多种类目,
如:书箱、印匣、提盒、
屏风、盆架、镜台等,
在此全部归纳为“其他类”。
明晚期*花梨双开门佛龛式药箱
明末*花梨镜箱
官皮箱并非官用,亦不是皮制,
乃是指一种体型稍大的梳妆箱,
一般由箱体、箱盖和箱座组成,
箱体前有两扇门,内设抽屉若干,
箱盖和箱体有扣合,门前有面叶拍子,
两侧安提手,上有空盖的木制箱具。
形体不大,结构复杂。
明末、清十八世纪*花梨镶白铜官皮箱
提盒是一种盛放物品的器物,
因为它用对称的提梁托着盒子,
所以被人们称为提盒。
晚明至清前期
*花梨衣架
明末清初*花梨升降式灯台一对
即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
清早期*花梨五屏风式喜上眉梢镜台
十七世纪*花梨嵌大理石座屏
清早期*花梨镶石板五扇屏风
中式古典家具,
简净简从,宛若天成,
空灵婉约,意蕴笃厚,
一桌一椅,一床一榻,
都凝结着古老的中国智慧,
散发出了永恒不变的魅力!
喜欢海*家具,请长按识别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