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嵌理石小座屏风,长38宽19.5高52.5厘米,以其相对少见的一体式结构引人注意,没有明亮的颜色和灿烂的莹光,却有呼之欲出的*花梨感觉。
屏风状态良好,结构没有丝毫松动,由来已久的老皮壳完整自然,遮住了木头内所含油分折反射出的光芒,这是一眼看上去不惊艳的原因之一。
受生产力水平限制,座屏在当初加工的时候,没有打磨得太精细,沟壑林立的棕眼历历在目,筒灯光线被反射向四面八方,即使纹理多变的部分,也变得平淡起来。
与海*老料新做插屏来对比,大厦背阴处也能照出明暗交替的强烈莹光,可见木头漂亮程度和表面质量之间的关系。
另外,座屏以板条和棒料为材,构件表面积都不大,连续丰富的*花梨纹理被切得支离破碎,本应有的炫美大打折扣。
几百年前的*花梨老家具以大料为主,海运进贡到内地木材都是原木级,纹理顺直、疏朗不纠结,这也是小座屏风不炫美的另一个原因。
然而,不炫美归不炫美,*花梨却是典型的*花梨,右边框上隐隐约约的山峰纹层叠,麦穗纹棕眼形态也露出端倪。
站牙顶部,数个小木疖的根芽聚集在一起,*花梨瘤疤特征初具。
光线足够的地方,可以看出木头浅色的*底。屏框正中间,一只精致*脸,满含向右凝视的眼神,很难说不是古代工匠刻意选择。
形神兼备的*花梨小座屏风,岁月沉淀的静雅非一日之功,估价36至56万,您猜猜取得了多少钱的成绩?a)40,b)80,c),d)万元。
一起来玩海南*花梨收藏吧!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