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文《明式家具的两大重镇—闽作和苏作》,指出闽作明式家具主要生产于福建沿海地区,苏作主要生产于太湖流域。由于早期著作只是提及苏作、广作及“京作”,同时早年古董从业者念及商业机密,许多*花梨器物出自福建地区的实情被隐瞒,致使过去人们强调古典家具的苏作、广作和京作,“闽作”无闻于世,一直连概念都未形成。名分尚无,遑论其他论述。
在明式家具中,有许多样式是闽作、苏作共有的,一时难以逐一分辨,但有一些特殊制品,产地明确,出自福建。这里首先讲述闽作中最著名的五件作品,以后陆续介绍其他。
1.*花梨独板平头案
年3月,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推出*花梨独板平头案案面独板,长.5厘米,其体量之巨,天下无两,堪称“*花梨第一大案”。它身世是一个传奇,出自福建莆田一个村落,后被美国藏家私人收藏,并一直借展给丹佛博物馆。这次它走进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引起世人广泛瞩目。最后它以.万美元成交,折算人民币约为万元。
清早中期*花梨独板平头案
大案腿部正面为T字形,牙头为上长下短两根横材,立面为混面,作“替木式”。足下安托泥。两腿间三根横枨,形成两个空间,各嵌以牙条形成上下两个圈口。上长下短的横枨作用如牙头。横枨厚度与独板案面相若,与腿部方料气息相匹。此案全身光素,与腿足有挓形态无不适感。但它有年代偏晚的特征:一是其足下托泥上成三层层台式修饰,二是前后腿间以三根横材隔成上下两个空间,各空间嵌以肥厚的牙条形成圈口。带有明式家具晚期的特征。
*花梨独板平头案的挡板
从统计角度看,超越两米五以上的大案,绝大多数为清早期以后制作,再早时,尚无大体量的家具。这样超越人体尺度的超长超大,爆发在明式家具尾声时,是明式家具观赏面不断加大法则的表现,也说明明式家具晚期是鼎盛器。
3.*花梨子母螭龙纹大理石座屏
*花梨子母螭龙纹大理石座屏长米,是最大的*花梨座屏。其相貌堂堂,设计出色。四周雕螭龙纹,形象生动传神,代表着*花梨图案雕刻的最高水平。屏风中心嵌大理石板,原装原配,其石画面山势高拔,烟雾迷蒙,仿佛水墨画意境深邃。
它是上世纪古董商人在福建泉州“铲地皮”发现的,应为旧日当地所制。作为*花梨木料主要进口口岸和明式家具主要产地的漳州、泉州、莆田等地,由外省份购入大件的*花梨家具成品的概论极少。当地古家具行家也认同此座屏为闽作作品。
它先藏于美国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年拍卖后,长期陈列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至今。
大框内套以小(仔)框,形成座屏带有多个绦环板的大边框。多个绦环板将木雕图案格局设计达到极致。从框架格局规划、图案设计、雕刻水平和屏心用石等多个方面评判,此屏风堪称是各类座屏的个中魁首。
多个仔框内雕子母螭龙,个别仔框内只雕有单只螭龙,单只螭龙纹之简洁形成了不同的视觉变化,避免了每处都雕刻成组的子母螭龙可能会使布局拘执、拥塞的局面。
各部透雕断面之处处理得精致入微,有如圆雕,是所有透雕之作必须仰慕的标尺。王世襄曾指出这就是清代匠作则例所谓的“玲珑过桥”。
清早期,大理石板使用于大型硬木家具之上,还是极其个别的现象。而遗留下的实物又多是损坏后修配的,所以这张型号最大的嵌大理石板座屏就显得格外贵重。
清早期 *花梨子母螭龙纹镶大理石座屏(佳士得纽约,年9月)
3.*花梨螭龙螭凤纹翘头案
*花梨螭龙螭凤纹翘头案现藏展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馆的显著位置。
其器型巨大,设计舒展大气,庄重伟岸。案面独板,装饰华美。牙头大面积雕饰,吊头和相对应牙板上均统一列入雕饰区内。成繁华似锦之态。可见*花梨家具的鼎盛期雕饰成就的多面性。
*花梨螭龙螭凤纹翘头案上的挡板
令人激赏的挡板上,透雕螭龙、螭凤纹,其上有一个小螭龙,螭龙螭凤尾饰分叉卷转如草蔓,飞舞飘旋,极富朝气,风貌浪漫富丽。绦带朵云,铺张空间,曲尽其妙。螭龙纹、螭凤纹和小螭龙纹组合,这是一种家庭生活美好和谐的象征。
脚足外撇,俗称为“香炉腿”。
清早期*花梨螭龙螭凤纹翘头案(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案面独板、大翘头、香炉足,具有这三要素的翘头案基本属于闽作。
4.*花梨三围板罗汉床
*花梨三围板罗汉床原藏于香港攻玉山房,是闽作的典型代表,同类型的罗汉床存世还有若干张,在近年的拍卖中,有优异的表现,成交价在万到多万之间。
明末清初*花梨独围板罗汉床(香港苏富比,年秋季)
此*花梨罗汉床三面独板围子。后面围板上沿为罗锅枨式轮廓,两端有下洼形弧线,突显曲线柔和的变化。下洼的弧线消解了宽大的围板单调。肥材瘦之,用料豪奢。侧围板前端为方角,但轻微外翻,弧度优美。但是这轻巧的外翻,厚料薄用,基础是他处大面积的铲地,是料的废弃。
床下身为四面平变体,即假四面平型,边抹稍喷出,面沿平直,方直腿与牙板小圆角相交,腿稍高,马蹄足磨损严重。
对比而言,苏作罗汉床围板拐角处均为直角,闽作围子板拐角处有下洼曲线。这成为区别闽作与苏作罗汉床的重要标识。另外闽作罗汉床还有一些特点:或腿足高,或侧面有罗锅枨,或有特殊的高低台式线条,或侧围子前端外翻。
5.*花梨攒框式躺椅
*花梨攒框式躺椅,发现于福建泉州,当为本地制作之物。它为香港著名藏家洪建生夫妇所藏,著录于著名安思远编著的《洪氏所藏木器百图》,是躺椅中的翘楚。
此椅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螭龙纹雕刻面目生动,身躯为多草叶式,回转圆润而遒劲有力,代表闽作雕刻的一流水平。它与上述*花梨大理石座屏上的螭龙纹相映生辉。
靠背为两层框架,上层透雕一对螭龙纹,下层左右格各雕一个螭龙纹。框架下置矮老。扶手下为左中右分三格,中间透雕一对螭龙纹,两侧左右格各雕一个螭龙纹。
四腿间套装攒框,正面座盘下为三个攒框,其下为圆材券口。侧面座盘下为五个攒框,其下亦为圆材券口。
此椅座盘下,大框之中套以小框形成圆材式券口,这有助于理解同形态家具的产地。
笔者曾总结了闽作的几个大的特征:闽作明式家具起步最早,得海运港口便利之助。其数量巨大,亦受益地缘优势。它用料粗硕,器型高大。口岸之便,遂有洋木之饶。闽作煌煌大料就近可取的近水楼台之便,造就了闽作豪放的用料方式和高大宏伟的形制风格。这一点明清两朝硬木家具概莫能外。闽作家具雕刻发达,超越苏作,纹饰图案豪放华美,秾华绮丽;线条有方正有力者,又有曲卷圆润者。早期闽作与苏作形态上有极大的相同性,越到后期,各自的地方风格越明显。
Source:Internet
〈本篇内容编辑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或对此进行说明〉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