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
导
赏
“原来龙涌里有不少的故事
是我们不知道的
希望能通过接下来的几节培训
大家能进一步了解龙涌文化
希望日后能让更多人了解龙涌”
*群先锋惠芳说出了大家的期望
于是,*群先锋队携手资深社区导赏探索者珈琲
穿街过巷逛龙涌
发掘了不少有故事的打卡点
年4月-5月,由共青团顺德区委员会指导,北滘镇*建工作办公室、共青团北滘镇委员会主办,北滘镇志愿者(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北滘镇大学生联合会、一心社工团支部承办的“穿街过巷逛龙涌”*群先锋队传统导赏培训系列活动,在龙涌顺利举行。本系列活动共有17位*群先锋参与到其中,通过*群共学+走访社区+分组策划+导赏内测等形式开展,尝试打造和整合*龙村*群先锋队与青年志愿者队伍工作力量,构建村“大志愿”融合运作模式,树立志愿服务工作的“一村一品”,提升志愿服务品质,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村民对*龙村文化的认同感。
1
看一看,那一砖一瓦藏着的智慧
“大家希望了解龙涌的哪些事物呢?有什么龙涌独有的故事向大家分享呢?”围绕着珈琲老师的疑问。*群先锋队冒着烈日或细雨逛龙涌,通过4节传统导赏培训+实地探索,他们找到了答案,也悟到了不少古建筑学的智慧。
“原来一面青水砖墙能代表财富地位,而大门前门槛的设计是为了让进入祠堂的人习惯低头看看,用低头的形式表示对神灵的敬重。”*群先锋少琼将老师的分享记在本子上。
*群先锋叶银告诉大家:“据说以前的护龙桥用的树木搭起来沟通两岸,但有一天路过的船只把木桥损坏了,后来采用了脚下这种结实的长石嵌成了现在的护龙桥,以前的祖先也是一点一点的经验积累才凝结成如今的智慧果实。”
*群先锋队在穿街过巷逛龙涌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旁的大石刻有几个石孔,与门楼上的石壁凹处一一对应,透过这些石孔仿佛能看到先祖们通过这些来搭起可拆卸的防盗门。而旧建筑的外墙还能通过砖的横竖数量摆放来感受到屋主的财富地位……
2
听一听,讲一讲,那一言一语藏着的故事
“以前的龙涌金地街里,这个民用住宅的原身是一家旧商店,以前,家家户户都会来这里买买买,是龙涌当年比较繁华的路段,近几十年随着时代变迁,原先的旧商店消失了,原本的河涌也变窄了。”一直生活在龙涌的*群先锋慧芳分享道。
*群先锋燕霞告诉大家:“谈氏宗祠旁原本没用洋紫荆的,那会儿碰巧遇到深圳人带着这稀有的树苗,也碰巧问问对方能不能把树苗留在龙涌,结果这稀有的树苗就被龙涌人顺过来拉,顺理成章地留在了龙涌,扎根生长,陪着一代又一代的龙涌人。”
“仁寿里的小花园是私有的,但美色是共有的,这大概是小花园的主人把盆栽搬到门外的原因吧。小花园的第一任主人是一名花农,随着时光流逝,因为工作也因为热爱,将所爱的花草树木都带到生活的地方,现在也将这份热爱传承到儿子身上,无论多少年过去,这里终将会是仁寿里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住在附近的*群先锋裕琴分享道。
3
闻一闻,那一花一树藏着的幽香
谈氏宗祠的洋紫荆
择桂里的*花梨
一河两岸的百年老树
南岸巷高街的柠檬树
……
每每经过,总让人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4
触一触,那一感一悟的体验
这些智慧、故事、幽香的背后
或是领略过、或是听说过、或是体验过
*群先锋队在这4节传统导赏培训中
重新将大部分人
分享的龙涌记忆碎片拼接起来
“每个人都具有成为导赏员的潜质,我们不需要面面俱到,今天大家都毕业结课了,希望今后大家可以继续将掌握到的导赏技巧渗透到志愿服务中,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现美,分享美。”珈琲老师鼓励着大家,并颁发荣誉证书。
“这段时间很感激北滘青基工程、一心社工及珈琲老师为我们提供导赏培训,如果说我们是金牌导赏员,老师您就是我们这批金牌导赏员的老师,这份荣誉也属于老师您的!”*群先锋惠芳感叹道,大家纷纷围着老师,将荣誉证书交到老师手中,并合影留念。
龙涌很美
希望可以邀请大家来逛逛龙涌
看一看,
听一听,
说一说,
闻一闻,
来体验不一样的龙涌
为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东共青团改革精神和区委工作部署,共青团顺德区委员会发扬“*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围绕中心、主动实践,探索以共青团为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青基工程”。通过全面推进“青基工程”,建设共青团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矩阵。建立“一校一站一队伍”,全面夯实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硬件基础,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形成“1+8”工作品牌,引导青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