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当过工人、作家、编辑、收藏家、文物鉴定家……
现在的身份是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很多人认为,54岁的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上讲收藏一跃龙门,大器晚成。
其实,早在年,马未都就是全国最红的作家。
他从80年代初开始收藏,他的收藏就源于他对它们的单纯的本能喜爱。
他从96年开创博物馆至今,艰难地维持着并不断地探索发展,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保护、发扬光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马未都讲:我认为,最终能救中国的,一定是我们自己的文化。
在辛亥革命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对文化的伤害只是一段,并不是全部,前后都有:
第一次伤害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伤害就是辛亥革命,第三次伤害,也是终点,是文化大革命,前后长达年。
这一个多世纪,是长时期的,有强度地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一种绞杀式的破坏。
但是绞杀不掉,怎么弄也没把这文化弄死,反而是引进的东西到中国一定是不伦不类。
文化是第一创造力,是第一生产力。简单地说,你沟通了所有的系统都是文化造成的。中国人是用中国话沟通的,怎么可能依赖于别人生成的文化,这太不适应国情了。
所以我最近的讲演最后一定说一句话——
如果中国有一天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我们依赖的一定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是其他的东西。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那我们就利用精华,摈弃糟粕。
现代科学中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科学发明了原子弹,它是不是一种糟粕?
我们是各种文化交替执*的历史,所以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存在天生有一种破坏感。
过去我们说分为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其实陆地文化本身又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游牧文化又分为游牧和渔猎文化。
文化之间都是有差异的,就是它基于什么生存是不同的。
比如农耕文化基于种和养而生存,得把粮食种在地里,养鸡养猪,所以有了小农意识,要储备,万一不下雨,不长粮食,我要储备一些,而游牧民族就没有储备的意识。
所以文化的形成都基于他们最初的生存状态。国礼头把交椅赏析!--推荐点击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经过了这么多次的破坏后还能延续到现在,就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特别强大,(这个基因)就是文字。
中国人创造的文字,年来几乎没有更改太多,甲骨文中的很多字我们都认得,延续性特别好。
而很多古老的文字,如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早就断掉了。
我们的文字是一种模糊性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在语言表达上是非常模糊的,是多义性的。
比如“行”这个字,我们现在一般说行,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的意思,但是“行”的本意是走路的意思,“走”则是跑的意思。
这种文字的多义性再加上中华文化表达的模糊性,正是我们文化的长处,也是我们的短处。
你看,科学学科达到一个极限的时候都是模糊的,比如数学达到极限的时候就是模糊数学,但是数学的要求是不模糊的。
我们的文化在很多时候不强调表达非常清晰,不用法治的语言去表达,所以你看,什么话最严谨?
拉丁文最严谨,医学开药方,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拉丁文,植物学的名称全是拉丁文。
汉语是有歧义的。我们的文字有多义性,有时候一个字有70多种含义。
再加上我们常年的文化积累,有文字的历史有年了,这年来有很多东西都没有改变。
我认识的一个汉学家曾经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太幸福了,随便一个受过文化教育的人都能大概读懂年前的文献,这在英语国家是不可能的。
英语国家许多人现在看莎士比亚时期的东西都看不懂,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是记音的,音会不停地变,一变就看不懂了,而我们的文字是记意思的,稍微一教就能知道。
我一直在说我是一个布道者,不停地宣讲中国文化,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文化的妙处在哪。
现在大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妙处都领悟得还不够。
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吸收的过程,将来我觉得这个社会还应该有一些美学的教育。
我曾经特别想讲中国人的审美,就是中国人的美学教育。
我们的美学教育很差,对美的感受很不强烈。
马未都:一定要留有文化的痕迹,美国人富翁一级的都有这个痕迹。
我跟马云还聊了聊,马云说退休了跟我混,但我觉得他们的生活都会被纷杂的世事干扰,还都没有想到这个。恭王府寿字纹圈椅赏析!--推荐点击
马未都说,自己也有些岁数了,年轻的时候,每次见了古玩都像初恋的那种美妙感觉已经没有了,现在看待任何事情都平和了,只希望能够摸索出一套博物馆的完善制度,动员社会力量把博物馆做好,为社会做点善事,也就足够了。
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其他。
拓展阅读--马未都:我年轻时看走眼的30万*花梨长案,后来价值万!
热门文章
床是不能乱上的!古人睡床有讲究~
两根*花梨多万!大妈叹:以前都当柴烧了...
为什么要买红木家具?老客户:一次购买,终身受益!
“江南第一豪宅”,极尽奢华!全都是紫檀和花梨木!
*文章来源东阳红木木材,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全国红木从业者
红木爱好者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