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刘松年绘《唐五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常以几陈设赏石、香炉、文玩、盆景等。“瓷器怕方、木器怕圆”是一句老话,是就制作难度来说的。瓷器拉胚成圆很容易,但是做成方的就难了,所以瓷器行有“一方顶十圆”之说;木器同理,做成方的容易,刨子一推就成,但是做成圆的就非常费工夫,所以我们看古代家具,如桌案、箱柜等大多数都是方的。唯独几例外,因为几多是单独陈设,居中而立,四周无靠,圆几可以保证在任何角度都看到的是正的。故而我们看到明清的几圆形的多见,方形、八角形、海棠形等均罕见。蜻蜓腿示意图除了造型的不一般,这件方几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富于曲线变化的腿足,因三弯,故称三弯腿。三弯腿也叫蜻蜓腿,为中国古代家具中腿的变化形式之一。明晚期*花梨三弯腿长方凳观复博物馆藏明晚期*花梨三弯腿榻观复博物馆藏三弯腿在明代家具中多用于方凳、炕桌、榻等,因为这类家具形体不高,运用三弯腿既不费料,也可以增加腿部曲线的变化,给人稳重之感。但是几的高度一般比上述几种高很多,我们馆的这件*花梨方几高度达到93公分,运用三弯腿工艺,一来增加了工艺难度,做的越高越难以达到整体曲线变化的一致性,二来就是太过于费料。所以一般而言,直腿几多见,三弯腿的几,无论明清均相对少见。内翻指示图一件精品家具往往既有整体的把控,又有局部的调节,我们可以看到腿足上部有一内翻。这一个小小的构思却是不可忽视的亮点。如果没有这个内翻,腿足整条下来,一定会显得太过纤弱。这个内翻把整体缓和很多,让腿足的粗细变化有了过渡。仿铜铁等金属饰件指示图腿足肩部浅浮雕勾云纹,是仿铜铁等金属饰件包裹之意,虽已无实用性,但装饰性很强,增添古朴之效。四周飞扬的卷草纹,与腿足阳线连成一体,给人一气呵成、气贯长虹之感。托泥指示图托泥在漆器家具上不乏见到,但极少运用到硬木家具上。故而托泥往往是同类家具档次高低的一个体现,带托泥的档次一定更高。明宣德剔红孔雀牡丹纹几
故宫博物院藏
托泥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家具的高度,整体显得更为挺拔;也可以保护腿足,防止腿足腐朽;同时把四足连接起来,增加家具的牢固性和耐用性。但是由于托泥与腿部为简单的直榫结构,即足端出榫直接纳入托泥之中,所以两者很容易脱离,能保存原始托泥,殊为难得。中国古代家具之所以名扬海内外,不仅因材质的贵重,更饱含着古人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它所拥有的亮点往往不止一处,还有更多需要您来亲自发掘。疫情过后,相约观复。往期文章链接:
从Eskenazi(埃斯肯纳齐)的鸭子说起
限时优惠?6折预售门票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