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24.3厘米的*花梨老木盘,样式好、年份早,表面粗糙加上岁月痕迹,木头细节和平时所见大不相同,看起来模棱两可、含含糊糊。
藏品以无底价起拍,加重了人们心中的顾虑。这么大的*花梨盘子不设底价,不是摆明了要让人捡漏么?世上哪有这等好事,莫非是材质有问题?
其实,这恰恰是吸引买家参与的好办法。未经打磨的木头不好辨认,但对于有经验的藏家来说却是开门的。东西好,自然就不怕人不出手,一来二往价格就会上去。
正如所料,老木盘波澜不惊拍出7.13万元。各种猜测水落石出,结果是最好的证明。
真相大白以后,再回过头来总结,虽说没打磨过的*花梨和人们习惯上的不一样,但还是可以从中找出蛛丝马迹。
粗糙表面上棕眼连成线、结成片,短粒状很少,几乎没有针眼形。在这种情况下,放眼全局从整体上去看,麦穗纹依然存在,只是外观稍有所改变。
精细表面上的麦穗纹像单个或几个八字形麦芒,未经打磨的则像成条的麦穗,整串出现在某个局部,单独或并排在一起。
盘子底部比正面粗糙,麦穗串形状也更加笼统,但还是具备了基本的轮廓。
另外,如果说细小棕眼难以把握的话,找到层叠的油线纹理和传神的*眼则比较容易。
还有,盘壁上旋转切削出现的坑洼不平,反映出木质坚硬,*花梨过渡面上往往留下刀具痕迹。
这种铺展开的纹理有时会出现在平面上,就像鱼肉一层层叠平的样子,木友们称之为“鱼肉纹”。
最后,木盘边缘磕坏的部分,露出里面的木头,*花梨的土红色十分典型。
一起来玩海南*花梨收藏吧!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