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镜阳秋
金融从业者。既然葡萄酒、威士忌、啤酒、朗姆酒、白兰地是这辈子也饮不完的,不妨再爱上白酒吧,毕竟不必多添一支杯子。
笔者写此文,只是想借着木头谈论与木头无关的话题罢了。
木头家具是我十余年前放弃的心头好——无论器物新旧与材质贵贱,不得新的知识与实战经验的滋养,没有什么值得输出的内容,仅此一篇,实际上也是谈紫砂壶并借机扩展到物物之趣的话题。
我也很想就壶论壶,亦曾尝试,但交流无效。因为绝大多数紫砂壶爱好者与相当数量的壶商是不懂紫砂壶的门外汉,他们沉浸、扎根其中愈久,受市场中活跃的大壶商与资本所包装、篡改、伪造的知识与观念的影响愈深,经济利益鼓励市场的核心群体持续不断地编织着与事实无关的信息,而管窥井观更加深了无知者视他们自己的经验与所知为真理的自信。
人若因无知至足够自信,他人便无法与其平等交流、就事论事,如此,我只得以木头家具为样例呈现我所学到及认知的关于业余爱好者物物之趣的发展路径的概况。倒无意劝告门外汉重新思考,只希望那些对于器物玩乐萌动喜好之心但还未走入美物与古玩之国度大门的读者看过这篇冗长枯燥的文字后有些微启发,并愿意辛苦一下心力找到一条广阔长远的道路,再开始一段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玩乐旅行。
事实上,不独紫砂壶一项,在整个工艺品与古玩领域存在着一个令长期沉浸于邮、币、烟草、酒类等项目的玩家吃惊的事实(至少此四类项目相关的爱好者入门、从业入门、或专业、兴趣进阶相关所涉及的专业与技巧知识皆可以自读书获得,以实践来对照所学、纠正所知、产生感悟与经验,自学便可以走入玩乐的正道),器物与文字绘画艺术的爱好者与经营者几乎没有多少人真懂得他们喜好、经营的东西,——小到手串、茶具、文玩、玉器、金石、杂项、书画,大至石雕、家具、建筑残件——实践的知识与作为学习及认知事与物的样品几乎只在顶层的藏家与商人间传播、流通,学术知识则为文化、历史、考古、博物馆艺术品修复等领域的研究者、专家所掌握,藏家、商人的理论知识水平不及专家、学者,而专家学者的辨伪能力又不及藏家、商人(绝大多数专家、学者没有家传资源又缺乏亲身下场实战的经验,遇到老仿之物他们的眼力与认知就无用武之地了),除了这些人的老师、同学、师兄弟、学生与徒弟,余者几乎不可能有学习识物断真的条件。
普通爱好者,如我,若赶上足够运气结了善缘,或者有心意攻克间隔两个群体信任度的阻碍,其实是能够与之发生买卖关系甚至咨询、请益而有所收获。按古玩行与收藏圈的规矩,知识、经验的价值高于金钱,精品可以因情谊卖得比市价便宜许多,好价尖货太常见,但是实战干货——鉴别真伪与审美的知识体系——鲜有对客人、同业、同好传授的,因为知道了干货如同于永久性地获得了赚钱与省钱的能力。
玩乐是生活长流主干以外的小事情,不仅仅限于物物、饮食、手工、计算等方面,它是消遣、快意、纵情,又无不可化作身体、心智的竞技、较量的项目。若玩乐之事无干系玩家生计或经营主业,那它只是一个人的业余所好,无论它是否能为玩家带来名与利,它必然是花费金钱、精力、体能与心神的,或多或少。
笔者口袋与书袋俱浅,也不勤奋,对于既须金钱投入亦要身体力行的娱乐,不得不锱铢必较。好在饮酒与器物之玩乐是一切娱乐活动中最不强调身体与智力之天赋的简单项目,因此可以追求多快好省却依然能够取得凿穿、登顶效果的玩法,此类方法就是业余玩家的玩乐路径,道路的尽头是业余玩家以有限的财力与才情在玩乐之事的高度、深度——辨物、断真与审美的能力——超过绝大多数同好以及从业者、经营者与专家、学者的水平。
我非古玩行人,但有良师益友指导,不能破坏人家的行规,再者我的实战经验积累与眼力修为还差得远,未构建起自己对所好事物的断与审的体系,对于干货我必须避而不谈,所讲的只是观念。
玩物与物物的基础是鉴物,东西有错,对于所好之物的拥有与使用就没有了意义。
鉴别不复杂,只是难,老物、旧物、新物有其各自的鉴别关键要素,这些要素的内容并不复杂、注意事项并不繁多,所谓真传一句话是也。
全对为真,倘若有一项存疑即为不真,工艺品、旧物、古物相关的历史、人文、工艺、科技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可以存在模糊地带,一旦涉及物品收藏,以金钱与人情为成本的交易,容不得模糊。
前文图中的扶手椅经判断为晚清*花梨明式四处头官帽椅,用解读它的方式,作为玩物路径入门的基础之说明吧。
结构、轮廓是看到器物的第一眼所获得的信息,例如在远处看到这把椅子的结构便可知道它是一件苏工明式四出头官帽椅,这是物品的形体、规制之一,是继续解读一件器物的基础。适用于家具,也适用于紫砂壶、雕刻、玉器、文玩等等,亦适用于西洋的古董与工艺品。
近距离观物,材质光泽、纹理、形体细处与规制细节基本上都能够看清,玩家应当可以对它的材质与时代有较清晰甚至完全准确的判断了。
仅仅就物品的形体、规制而言,除非刻意追求一切细节的逆反,否则跳脱不出时代特征,这把椅子的结构元素是明末清初至清中期的特点,但长、宽、高的视觉反馈则是清中晚期至晚期的,因为三维整体窄了、短了一丢丢——一至两厘米不等。
这就是记忆、熟悉所好器物的规制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以明清的四出头或南官帽椅的规制为例,它的三维各自区间在某一阶段有特定的惯例范围,虽有复古、创新或追求西洋家具“时髦”设计元素而导致的规制例外,但是其他工型细节依然存在有迹可循的断代特征,规制所涉及的不仅仅在于藤面、木面、是否步步高赶棖、是否上窄下宽、是否四腿内倾、冰盘沿线角形式、牙板壶门券口还是罗锅棖、直棖配矮老、卡子花、或者是后腿上部、扶手、鹅脖的线条形态……通常,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之器物结构、装饰的细节有百变,而三维是较固定的。型制是爱好者都可以熟练掌握的实用知识,玩家具、陶瓷、雕刻、杂项等等,读谱并去博物馆睹实物真容,就能记住规制。
规制于紫砂壶的视觉表现,是流与把的各自形态、两者势的联系与呼应关系、与身筒的衔接点相对于壶身重心的位置、以及壶整体所占据的空间感。壶叟领其弟子所编之图录以及一厂履历的陶瓷艺术研究者潘春芳先生所编写的明、清、民国与一厂时期紫砂壶线图集,是初玩紫砂壶的朋友很容易能够找到的最优学习价值的入门读物,虽然这些书籍对于清代与民国时期宜兴陶壶的结构与神韵之变化缺录了许多精品样例,甚至未见到在陶瓷艺术层面至少与曼生、彭年合作品以及大亨、寿珍的陶艺精品相当的一些无款壶,但是这些书的图录已经可以让爱好者搞清楚清代、民国、一厂与商品壶时期的规制、结构之审美的源流与时代变迁。紫砂壶低仿奇多,仅仅在修图补光极其严重的各大拍卖公司紫砂壶专场之预展图录中,观察规制、形体便能在清代老壶与现代名家壶的拍品中挑出一半以上的假货。
对于文中谈的这把椅子,解读规制对于物品时代有了初步判断,那么继续辨物,就要找到符合或者违反这个时代特征的细节特征了。如椅面为*花梨三拼板而非藤面,木板以及椅子背板、边框、腿部与扶手的纹理特征,除了观察是否混有其他品种的木头或者是否有残缺以及是否使用其他家具残件修补本把椅子的缺损,还要通过纹理密度、芯与白的组成结构等方面找出可以对断代有用的信息,忽略光与色,单纯看纹理,但是这不得不以近距离见过及上手过一定量的实物为前提。
忽略上图油梨的属性,此图所示清中后期*花梨的纹理表现特征较晚清的静一些,因此前图所展示的椅子的用材不具备明显的清中晚期的特征。
识别明末至晚清的*花梨木料,远比辨别*花梨新材真伪简单许多,年代跨越达到了以数十年或半个世纪为单位,许多材料的质、性之外观特征与近几十年以及如今的材料有明显区别,以至于材质类型项下新仿老的难度极大,包括但不限于木头、寿山、翡翠、玉石乃至人工调配的泥、沙。
紫砂泥料项下,清代、民国的紫泥、朱泥与一厂拼配的泥料,只能用旧仿旧、用旧仿老,无法用新料仿。时代、时期的解读要点在浅层、深层、砂性、骨肉比例与石*、夹泥的调配,紫砂泥料纹理、结构不似木头直观显现,必须极近距离观察,获得此知识只能以大量上手及使用正品实物为途径。
椅背浅浮雕螭龙暴露了工艺的时代特征,晚清,细部处理特点、细节呈现特征以及螭龙的神态。如何判断?大量实物对比,可以读王世襄、田家青两位老爷子的著作,并可对照安思远的藏品图录,若无条件上手藏家、古董商或者大拍预展前布置的家具,在一些省会城市与直辖市的博物馆有清代家具实物供近距离观看,待未来海外安全了,可赴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及美国一些州立博物馆与地方华人名人故居等处逛逛,这些地方亦有极好的实物学习材料。
在紫砂壶一项,外在的明接痕迹处理特征、模具痕迹、光明针程度、雕刻的刀法与刻绘之字、画的书写、描写审美习惯与精神气韵,内在之壶身内部工痕特征,是比窑火特征更容易暴露作伪破绽的地方。从清代经民国至一厂,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部分壶的工艺痕迹与结构特点仍然有晚清、民国之残留生气,80与90年代的厂壶体系下的个别名家壶与名技师壶,局部甚至整体的形态与神韵依然活着晚清与民国的宜兴陶瓷艺术的元素。这是玩家所珍视的审美属性,也是可以用于实战的工具。
时代、材质、型制,基本决定了一件旧物、老物的市场交易价格区间的下限,选料粗细程度、局部结构处理的特点、工艺复杂度,关系到它的定价上限。
双层冰盘沿,倒角、起楞线流畅,正面腿部牙板壶门圈口带棱线,两侧与后部光素牙板,对于晚清时代而言也是复古审美。
前、后腿部上、下部分均为一木连做。
联帮把大幅扭转,复古,不惜料。
扶手蛇形曲线,亦复古、不惜料。
背板三弯曲线,搭脑一木做,形式复刻清初明式特点,官帽样两出之长度略微短于扶手,格调慕古。
攒框内边倒圆角,椅面落堂平铺,未用踩鼓式,妥协中见复古。或许椅子的第一代主人还是不习惯用藤面吧。当然,藤面破损改实木面亦是补残之法,但是晚清时期藤面已经不流行了,且椅面板正面与底部的木头光泽、质感与其他部件相同,底部木头处理方式与效果亦同于其他。
管脚棖有两道明显的磨损凹陷,历代主人用它也比较频繁呢。它与椅子几处框架、牙板上残留的清洁不下去的疑似抄家时期为拆卸后储存时所写上的部件标记之墨渍,是时间、时代的证明信息,买卖时不算损坏、瑕疵。
倘若此椅子的规制完全依照清初尺寸,背板改光素面,椅面编藤,恐怕看出它是晚清所做的难度要增加一些了,从它整体神韵与材质纹理并无清早期至中晚期之特点解读,实践中可行,但是必须依赖过眼、上手相当数量的实物而总结的经验啦。
用于紫砂一项,就是作品的形神韵了。陶瓷比家具简单许多,紫砂壶比瓷器还要容易学习,实战所需知识点很少,若想熟练使用则必须长期上手大量样本壶。
古玩行内人与玩家看陶瓷,器型、规制、窑火、泥料/釉水等四处,基本能够断定一个物件的时代真伪,尽量不看底款——第一眼看不到、精仿品底款造假太容易;最顶尖的玩家、商人第一眼读取形神韵,以审美、工艺的外在呈现的个性特征辨真伪,此方法易懂却极难学,没有大量资金投入哪能买到许多精品佳作当学习材料呢!
紫砂壶的业余玩家路,起点在器型规制,只要肯买书与图录研读,很容易实践、运用,但是物物与玩物之乐所有的困难都将发生在之后,识别窑火、判读工痕、记忆形神韵,都需要近距离欣赏、上手一件又一件的正品。
参观博物馆与艺术馆是不够的,因为爱好者没有可能将藏品拿在手中感受重量、重心、观察壶内工痕,不可能将它们带到不同的照明条件下拍照、记录,甚至泡茶使用感受上水、升温后的材质触感与光色变化。
笔者只能建议按照现有条件玩乐、学习,难以学习、实践的项目,就算放弃,也不要相信有所谓捷径可走。
若爱好者的渠道资源以及所愿意为玩物投入的经济资源有限,放弃职称壶与厂壶(这几年绿标期容积稍大的标准水平壶佳品的市价已经超过了许多高工全手入门级小品或中小品的成交价了,况且市场中一年半载也见不到一只流出),积蓄些力量,购买那些受市场资金追捧的热门陶手的徒弟的作品,虽然无助于玩物赏器的进阶,但是审美以及对紫砂壶成型工艺与细工的认知则不会脱离现代紫砂陶瓷的正途,当爱好者与壶商、壶友熟识后,只要具备一定的眼力与审美基础,总会寻找到有性价比且壶的形体与工艺之美不脱离之前所认知的正途的购买渠道的。
不涉及老壶、厂壶、与早期台订壶的情形下,商品壶一路的终极归宿或者是早期名家、大师壶,或者是清代、民国精品壶的一比一临摹仿古,前者自生十足神韵、后者可模仿到原作两三成或三四成的神韵,韵味重于神,而神大于形体。现代热门的名家与实力陶手所呈现的紫砂陶艺,追求工型极端细腻、妍美、精巧,风格于峻、挺、秀等特征呈趋同性,神不够足,韵味大有欠缺,六位数的原创紫砂陶艺作品的可玩性不及四位数的临摹老壶,对于已经或者有志于玩到仿古一系的爱好者倒是福音啦。
往期内容
赤霞珠的小像一张:融合
国窖的酱香
五粮液酱香白酒试饮:15酱15版、30版、50版
卡夫卡广场的苦艾酒馆探店
消逝的京华露酒:莲花白(补完篇)
监制:九刀